生态平衡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扩展资料:
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自然因素造成的失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调。
自然因素
1、生态系统内部的原因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由绿色植物从外界环境把太阳光和可溶态营养吸纳到体内,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不仅使可溶态养分积聚在土壤表层,而且还把部分能量以有机质的形态贮存于土壤中,从而不断地改造土壤环境。
而改造后的环境为生物群落的演替准备了条件,生态群落的不断演替,实质上就是不断地打破旧的生态平衡。可见,物质和能量在表土中的积累,其本质就是对原平衡的破坏。生物群落的演替可以是正向演替,也可以是逆行、退化演替。
如果是逆行演替,则是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后建立更低一级的生态平衡而已,本身意味着稳态的削弱。
2、生态系统外部的原因 由于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台风、地震、海啸、暴风雨、洪水、泥石流、大气环流变迁等,可能造成局部或大区域的环境系统或生物系统的破坏或毁灭,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或崩溃。
如果自然灾害是偶发性的,或者是短暂的,尤其是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灾变后靠生物系统的自我恢复、发展,即使是从最低级的生态演替阶段开始,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繁衍生息,还是可以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的。
如果自然灾害持续时间较长,而自然环境又比较恶劣,则可能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彻底毁灭,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如沙漠和荒漠的形成)。然而综观全局,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多数是局部的、短暂的、偶发的,常常是可以恢复的。
人为因素
1、人与自然策略的不一致 人类对于自然,一个共同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获取”。所以砍光森林,开垦草原,围湖造田,乱捕滥猎,竭泽而渔等,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失调。
自然生态系统在长期发展进化中,则是不断积累能量以消除增加的熵,来维持系统自身的平衡和稳定,这种最大限度的保护策略,却经受不住人类的冲击,人类给以各种生态系统极大的影响,超越了它们的生态阈限,最终导致系统的崩溃。
2、滥用资源 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自然生态平衡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源有两点错误认识:
一是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认为自然资源可以无条件更新。应该说,地球上蕴藏的资源的确是丰富的,但不是无限的;大部分资源被人类利用是有条件的,即使是可更新的资源也有更新的条件,更何况许多资源,消失了就不会再有,如生物物种。
人类最大限度地生产的策略自然会导致掠夺性地开发和经营,已经富有的想更加富有,贫穷的要填饱肚子,于是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共同地向大自然掠夺。
导致地球上各种宝贵的资源加速耗竭,森林、草原面积的减少,不但使许多生物物种灭绝,而且直接影响到气候环境和水土流失。
矿产的不当开采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对资源的滥用,使得地球各类生态系统潜伏着危机。
3、经济与生态分离 人类有史以来,向大自然索取任何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传统的经济学和经济体系中,自然界的服务不表现价值。
也就是说是免费的,因而许多破坏珍贵自然资源的行为长期以来直至今天仍屡禁不止,如捕杀野生动物大象、犀牛、熊猫等,因为它们的角、牙、皮毛等可以获得暴利,采集珍贵的野生药材和植物更是一本万利。
这些掠夺性的行为投入少、产出高,走私、偷猎者们可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但整个社会却要为他们承受长远的经济和生态后果。
大自然不但是人类的宝库,还是垃圾场,许多工厂排放污物,使自然界和整个社会成为容纳污染物的免费车间以获取经济效益,这种现象用生态经济的概念叫“费用外摊”。这些现象都是个人经济效益越好,社会生态效益却越坏,是经济与生态的分离而不是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