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古的七步诗,它的作者究竟是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说起曹植留下的这首《七步诗》诗,名声之大可谓是无人不知,周总理在皖南事变中也化用过,说的是“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相煎何太急就是来源于《七步诗》。
但这首诗可能,哦不,基本确定不是曹植写的。
先看看这首诗的出处。首先豆子诗这首不在曹植的个人作品集里。身为一个文艺青年,自费出书可以说是必经之路,曹植也不例外。他一辈子出了两个本子,一个是曹植亲自编的,在《前录自传》里,他说自己少年有才,写了好多诗,现在删减一些,定稿出书;一个是魏明帝下令给曹植编的,说有百余篇。这俩里面都没有见到关于“豆子诗”的描述。
那豆子诗到底来自哪儿呢?
市面现存的《七步诗》有好几个版本,都出自于《世说新语》。这是一本采集汉晋以来生活奇谭的内容,相当于古代版《故事会》。上面的文章,放现在也就相当于网上流传的“主席亲过我爷爷”之类的地摊文。从真实性来看,《世说新语》的历史价值远不如正史,鲁迅先生更是将《世说新语》和《幽明录》这种小说视作同流。
再来进一步瞧瞧,《世说新语》里描绘“豆子诗”,说的是曹丕难东阿,遂有《七步诗》。但实际上,曹植是在曹丕死后才受封为东阿王的,总不至于死人掀开棺材板给活人出题吧。
说完诗的来历,再说说曹植与曹丕的关系。七步诗的创作场景,是曹丕继位后兄弟二人见面之时。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考据,这时候他俩就见了几次,其中一次是曹植喝了假酒说了些胡话,做了些胡事,醒酒之后觉得不太对,于是去曹丕那儿告罪道歉。曹丕对曹植的处罚是“削爵士,免为庶人”。依法治国嘛,曹丕既然都上位了,就完全用不着使些小伎俩,公开治罪就够曹植受得了。而曹植有才是公认的,搞个七步诗不是自取其辱嘛,这可是个笨办法。
更何况曹植曹丕的关系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曹丕上位后,曹植乖巧得不行,还把曹操赏给自己的许多宝物献给了曹丕。曹丕也挺懂行,东征孙权回来路过曹植封地,也赏钱赏马给曹植,哥俩“欣笑和乐”,气氛看上去还挺融洽。
那现在问题来了,这豆子诗总不至于是自己蹦出来的嘛,为啥越传越有名呢?它和历史上的两次反曹风波有关。
许多从《三国演义》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可能在接触史料后发现,我去!曹操其实不是阴险狡诈的啊,这就和反曹风波有关了,豆子诗也是一样。
第一次反曹高峰是在刘宋时期,也就是南朝。有个叫习凿齿的人,写了本《汉晋春秋》,首次提出了曹操是“篡逆”的说法,他把蜀国列为正统,把魏国列为反贼。而刘宋王朝自称是汉王的后裔,曹操夺了汉朝的权,那就相当于打了他祖宗,自然是各种不开心。《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算起来是刘宋开朝皇帝刘裕的侄子,他写书,对曹操父子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话的。除了《七步诗》描写曹植曹丕的矛盾,他还写了曹操曹丕争夺甄姬的事儿,但这些实际上都是不太准确的。
而到了宋朝,曹操的反贼形象更加清晰。官府牵头大肆贬低曹氏,后来的《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把《七步诗》也就给写了进去,放在了第七十九回。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的形象及《七步诗》就越来越深入人心,于是假的便成了真的。
回头来看,《七步诗》的创作流传其实也是政治需求,真真假假,人们想要的或许也只是个态度,心里觉得帝王争权,恰好有这么个感人的诗,附和着说几句也就心满意足了。但事实就是事实,假的还就是假的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