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舞蹈《酥油飘香》剧目分析

舞蹈《酥油飘香》剧目分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舞蹈《酥油飘香》剧目分析:

作品《酥油飘香》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新的藏族女性形象,二是全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民关系,三是全新的舞蹈动作语汇编排。这三个“新”建立在编导对现代生活真实可信的感受与细致入微的观察的基础之上,否则不会凭着这般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获取桂冠的。

首先从第一个“新”谈起,自1990年亚运会上藏族姑娘达娃央宗点燃圣火之时,就将藏族女性在上世纪末的崭新面貌亮相于世界人民的面前。如今十余年过去了,今天的藏族妇女的外貌与内心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华丽的民族服饰,加上价值不菲的头饰、胸饰和腰饰,婀娜多姿、摇曳生辉的体态和自信、活泼、爽朗的性格,都包含着时尚的元素,现代感透过厚重的袍子直面逼来。

第二个“新”是大胆诠释了新的“鱼水情”。一讲到军民关系,不少作品都保留有寻常的套路——军如何如何,民又如何如何,情节拖沓冗长,而且将军民关系定位在“恩情”与“谢恩”上,还停留在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阶级情感上。

而在作品《酥油飘香》中,军人的形象虚化了,只在上场和结尾使用了军用水壶这一道具,点明了事件的起由和人物关系,鱼水之情是通过女孩子们劳作时的情态和体态来表现的。

而且酥油茶本身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就是尊敬、喜爱、欢迎的情感符号象征,年青女子们劳动的场面轻松、愉快又热烈,仿佛是在给自家的兄弟姊妹甚至是心上人打酥油茶,真实可信又倍感平常和随意,完全将情感定格在友情与亲情上了。

第三个“新”是新鲜的语汇编排。在劳作场面的快板部分,十六位女演员上到台口,背对观众颔首、伏背、塌腰、甩胯,动作随节奏变化加力、加速、加大幅度,汲取了藏族舞蹈明朗、欢快、奔放的风格特色。

藏族人民胸襟坦荡、乐观豁达的民族心理通过简短有力的单一动作展露无疑,极具感染力。同时身体曲线和服饰特色勾勒出藏族年轻女性美丽的背影,既不乏鲜明的个性,又韵味隽永。

舞蹈《酥油飘香》剧目分析

扩展资料:

《酥油飘香》

进入21世纪,出现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酥油飘香》,荣获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舞蹈编导一等奖。它和《洗衣歌》在题材上是雷同的,但生活状态和《洗衣歌》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很大的不同。

今天的西藏人民不仅在精神上早已获得解放,而且在物质文化生活上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所以作者在《酥油飘香》的创作中,一反过去的藏族舞蹈的常态,把新舞蹈语汇和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融为一体,使它既不失民族舞蹈的风格,又展现了一种富有新意的舞蹈语汇,同时通过这种语汇把当今藏族妇女的精神面貌充分的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酥油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