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土流失?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电词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这与前面讲的土壤侵蚀有点相似,所以人们常将“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两词等同起来使用。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1世纪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千米,在水蚀、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平方千米。
在165万平方千米的水蚀面积中,轻度83万平方千米,中度55万平方千米,强度18万平方千米,极强6万平方千米,剧烈3万平方千米。
在191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中,轻度79万平方千米,中度25万平方千米,强度25万平方千米,极强27万平方千米,剧烈35万平方千米。
冻融侵蚀面积125万平方千米(是1990年的遥感调查数据),没有统计在我国公布的水土流失面积当中。
1991年,中国国务院颁布的《水土保持法》,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为我国水保工作者长期无法律依靠画上了句号。
2005年,中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