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小布达拉宫的文化背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背景:乾隆三十六年,为乾隆帝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之年,边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都要集承德,举行盛大的庆寿活动。
为了来之不易的前所未有的全国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为了敬重各族信仰,团结各族人民,乾隆帝御旨建造这座大型寺院。
“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这座庙是仿照拉萨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
整个庙宇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它是汉藏建筑世术交融的典范。这是一座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寺庙建筑。
扩展资料:
“小布达拉宫”最大的特点就是藏式的风格,庙内共有大小建筑约60处,多是平顶白墙。主体建筑大红台是一座暗红色的方形建筑,在周围白色楼宇的映衬下,非常抢眼。
大红台中心的万法归一殿顶部全部被鎏金铜瓦所覆盖,仅此一项造价即是黄金万两,万法归一殿也是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或清帝接见重要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及王公大臣们的场所。
走进“小布达拉宫”让人有一种置身与藏地的感觉,尤其是在大红台之上,遥望湛蓝的天空,那种空灵的感觉是在都市之中体会不到的。
雄伟高大的建筑、五彩的经幡在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都会给人心灵上一种剧烈的震撼,对很多游客来说,也许到拉萨布达拉宫很遥远,但“小布达拉宫”却很近,这里也充满了丰富感和神秘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承德小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