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亭长在当时是多大的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泗水亭长在当时是多大的官?
在历史上你知道泗水亭长在当时是多大的官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等人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初设三十六郡,后来有所增加。郡以下设县,县以下设乡。刘邦这个帝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他是一位十分传奇的人物,没有什么过硬家庭背景,祖上也没有什么皇亲国戚,他做过最大的官就是在泗水亭做个一个亭长,这还是别人送的官,坊间传闻刘邦大字不识一个,但奈何人家有本事,最后直接坐上了帝王的宝座。一个乡设有四个官制,分别是:三老、有秩、啬夫、游徼,没有乡长之说,三老管理亭长,负责政教风化,有秩管理大乡,啬夫管理小乡,负责审理案件和收取赋税,游徼负责执行禁令及抓捕盗贼。
就在刘邦打算打道回府时,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正好张榜求贤纳士。于是,刘邦投入张耳门下,与张耳外出游历数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秦灭魏国后,张耳成为了逃犯,刘邦没了靠山,只好返回家乡沛县。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游侠”,刘邦比起当地人来很会来事儿。在秦军占据沛县后,刘邦就当上了泗水亭长。刘邦当时的官职是泗水亭长,所在地为沛郡,秦朝的时候叫泗水郡,汉朝才改为沛郡,泗水郡有37个县,40万户200多万人,就算一个县有十个乡,那么整个泗水郡就有3700个像刘拍侍邦这样的亭长,可以说刘邦当时亭长的职务非常普遍。
亭长是这些人的上级,如果简单地说亭长类似于现代的派出所所长,肯定不合适。因为,那只是亭长的一部分职责。而且,在秦朝的乡一级,还有一个叫做“游徼”的小吏,专门负责巡查地方,缉捕盗贼。这个“游檄”更像乡镇一级的派出所所长。凭借了萧何“送”的官,刘邦也算是在泗水扎下了根基,从这里开始一支起义的队伍即将兴起,与强大的秦国为敌,与楚霸王项羽竞争,并且一路笑到了最后。这一职责类似于现在村里的治保主任,村里出了盗贼,或者有打架斗殴之类的事,都归亭长管,所以刘邦也能结识村里不少人,比如周勃、樊哙等人,同时,刘邦这个亭长手下是有兵的,不然怎么管治安。
那这个亭长职责是啥,又属于秦朝几品官呢?据史料记载,亭长一职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各国在临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所以亭最初属于军事机构。“十里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主要是因为刘邦的上司,乡官三老多是名誉性质的,三老这个官职一般是乡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豪强地主、大家族族长来担任,他们不负责具体的事项,像这种跑腿的工作,与县里联系都由刘邦这样的亭长歼孝来完成,所以刘邦才会和县里的官吏比较熟悉。根据汉书的记载,三老要50岁以上有修行氏贺稿,能服众的人担任,50岁的年龄在古代算是知天命的年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