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奥朗则布的生平

奥朗则布的生平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奥朗则布(波斯语:اورنگ‌زیب‎,1618年11月3日-1707年3月3日),印度莫卧儿王朝第六任君主。其父为建造著名泰姬陵的沙·贾汗,他是第三子。奥朗则布成长于莫卧儿王朝的“盛世”时代,自幼受到宫廷良好教育,学识渊博,通晓经训和伊斯兰教法,足智多谋,尤精于武略。曾被赞誉为“帝位之荣缀”。

其父执政时,曾率军同乌兹别克人和波斯人作战,虽然失去了喀布尔,但他在败军中显示了一定才干。1636年任德干副王,努力扩大自己在军中的势力。1657年,沙贾汗卧病不起,理应继位的应该是他的哥哥达拉舒科。达拉舒科在当时以宗教宽容和开明的作风而闻名远洋,很多人也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作为阿克巴宗教自由政策的继承者应当继承王位,但达拉舒科终究不是久战沙场的奥朗则布的对手,奥朗则布凭借沉着、精明最终赢得了胜利。把达拉舒绑在一头肮脏的小象背上在德里游街示众后处决。此后,他又把注意力转向了他的二哥沙舒贾,还有最小的弟弟穆德拉。之后,奥朗则布残忍的处决了他们,就连父亲也没有放过,被软禁在阿格拉直至去世。这次胜利也让他赢得了残忍、多疑的名声。

1658年即位,1659年称帝,号“阿拉姆吉尔”(意为世界的征服者)。 前任: 莫卧儿皇帝 继任: 沙贾汗 1659-1707 巴哈都尔·沙一世 奥朗则布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将自己作所穆斯林君主的典范,他认为遵守教规就是他的准则,企图按照《可兰经》的信条把一个根深蒂固的印度教大国变成逊尼派伊斯兰教帝国,他遵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推行伊斯兰教法,主持编纂有《奥朗则布法特瓦汇编》,广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赞助伊斯兰学术文化。曾下令禁止穆斯林采用印度教的习俗,不准在钱币上铸造“清真言”,宣布恢复使用伊斯兰教历。他破坏了阿克巴在位时的宗教自由政策,执行反印度教政策,1665年加重印度教商人的关税;1669年谕令摧毁印度教寺庙和学校;并在原址上修建新的清真寺,1679年重征印度教徒人头税;1695年禁止印度教徒骑马、乘象等。1675年以煽动暴乱罪处死锡克教领袖得格·巴哈都尔,遭到锡克人的不断反抗。他还恢复了非伊斯兰教教徒人头税,并且在其他的税收里,印度教教徒所交的税是穆斯林的两倍,这样的举措无疑遭到了印度教臣民的憎恨。

他所推行的政策也是帝国最终衰落的原因之一,因为阿克巴之所以奠定了莫卧儿王朝统治的基础,正是因为有宗教自由这根支柱,君王也因此得到了全国人的拥护,而奥朗则布无疑破坏了帝国的根基。他们越来越发现国王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所以越来越多人的开始踏上了反抗的道路,贾特人、锡克人、马拉塔人甚至阿罗阇弗人纷纷揭竿而起。 1667-1675年,帕坦人在印度与阿富汗边境起义;1672年印度教徒萨特纳米教派农民起义;1679年德里印度教徒聚集于大清真寺抗议。特别是困扰晚年的奥朗则布的是西瓦吉领导的马拉塔人起义,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点燃了起义的火焰,源源不断的进攻莫卧儿王朝,成为莫卧儿帝国的劲敌。西瓦吉虽然是个文盲,但他善于用人,精于游击战术,军队纪律严明,对伊斯兰教采取宽容态度,因而他曾于1664年和1670年屡败莫卧儿军队。西瓦吉死后翌年,即1681年,奥朗则布离开首都,从未北回,进行了26年(1681-1707)的德干战争,其中后20年是同马拉塔人的战争。莫卧儿军队长期在干旱的沙漠里对付马拉塔人的游击战,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奥朗则布在处死了西瓦吉的继承者桑布以后,仍然遇到了马拉塔人出乎意料出乎意外的长期有组织的抵抗。他耗费了大量时间、军力、金钱去夺取马拉塔人的要塞,而马拉塔人被灭掉后,又卷土重来,这样换来的只是士气低落,士兵们抱怨这是在和苍蝇作战。而且其他地区的马拉塔人又发起反攻,并夺去了莫卧儿人的领土。实际上从1700年以后,德干的许多地区成为了马拉塔人的附庸。战争大大消耗了帝国的实力,耗尽了奥朗则布的国库。奥朗则布因长久留在南部,还导致了帝国北部的政治腐败,部分人开始拥兵自立,大贵族也都纷纷巩固自己的地位。帝国的离心力日趋发展。奥朗则布最后被迫从德干撤退,途中患病,1707年2月20日,89岁得老皇帝死于阿马德纳加尔。他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并被马拉塔人、锡克人强大势力包围的莫卧儿帝国。

奥朗则布没有意识到帝国需要各个阶层来维持安定,而把伊斯兰教强加于一切事务之上,导致帝国的根基被破坏,这使得他的征服失去了意义,与其要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不如选择阿克巴时期一个四海安定的国度。在他临死前写到:“除了苦行之外,过去的日子留下的只是悔恨,如此宝贵的生命,却没有收获任何意义。”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他死后,帝国逐渐分崩瓦解。

奥朗则布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