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劳是谁啊?是个什么样的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杨白劳是《白毛女》中的角色,他是白毛女的父亲。杨白劳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勤劳、忠厚、善良。
喜儿的父亲,勤劳、忠厚、善良,租种地主黄世仁的田地。与女儿相依为命,与大春一家是邻居,两家商定为喜儿和大春完婚。因为交不上租子、还不了债,不得不离家出去躲帐。
大年三十的深夜,地主就派穆仁智来逼讨租债,强逼杨白劳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按了手印。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
杨白劳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不敢有反抗的表示,甚至连外出逃荒也因“热土难离”而下不了决心。
杨白劳是在封建地主阶级长期的压榨之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悲惨结局是对万恶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有力揭露和血泪控诉。
创作背景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电影局局长袁牧之和艺术处处长陈波儿决定把舞台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舞台歌剧《白毛女》产生在解放区延安。拍成电影以后,可以把延安产生的新文艺推广到全中国。
生产任务落实到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剧和导演的任务落实到导演王滨和导演水华的肩上,他们联合导演,王滨是第一导演。
1950年春,由王滨、水华、瞿维三人先到河北省平山县调查,在平山了解白毛女的传说在当地流传的经过,同时也考察人民的生活状况。
王滨、水华原希望仍由主创歌剧《白毛女》的贺敬之来编写电影文学剧本,但因他无法抽身,只好改邀河北农村土生土长、14 岁就参加八路军的作家杨润身一同创作。
杨润身对当地的风俗习惯非常熟悉,可以帮助电影增加地方特色。摄制组经过争论和反复权衡之后,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即拍成音乐片。王滨导演在改编过程中,重点增加带有传奇色彩的唱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白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