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的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侍读:职在刊缉经籍,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学。侍讲 :为皇帝或太子讲学,讲论文史以备君王顾问。修撰: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编修:负责编纂记述,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用于记录一个朝代中各种规程制度及其变化的书)检讨:掌修国史,校对整理。 翰林院编修主要是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实际上,其重要作用在于培养人才,类似于现在的实习生。翰林院:相当于中央党校+中科院、社科院。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各个皇朝的翰林院的组织机构和作用大同小异。而翰林本身,也和现代的秘书一样,他的作用和权力,因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别。 翰林院编修--组织机构 学士一人(正五品);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 品); 侍读、侍讲各二人(正六品); 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世袭); 典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从九品);孔目一人(未入品流); 史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庶吉士等皆无定员。 翰林院的日常活动,既是履行其处理政事的职能,同时更具有锻炼能力、增长见识的意义。譬如,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各种诰敕本应阁臣起草,但实际上一般性文件多由翰林代笔,这项工作有助于翰林官适应政务、加深阅历、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熟悉;对明代历朝实录的编写一般由阁臣领衔,翰林负责实际编修,这项工作加强了翰林官对前朝政典故事的深入了解;而在经筵侍讲中,翰林官又因此而不断熟悉朝廷仪制和国家要政;同时由于经筵讲读而形成的亦君臣亦师生的关系,成为翰林官在院期间或日后为官主政时启沃君心、对皇帝施加影响的重要条件。此外,翰林官有着更多的亲炙鸿儒、接近权要的机会,又能饱览史料邸报,参加某些重要会议,便于对政局时事获得具体而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使翰林学士不断积累政治学识和经验,为日后准备较好的政治素养。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