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古人伯夷和叔齐的故事简介

古人伯夷和叔齐的故事简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伯夷和叔齐是殷商末期孤竹国(河北卢龙)国君的儿子。他们的父亲最喜欢三儿子叔齐,有意立他为太子,将来继承君位。但当时的规矩是长子做太子、继君位,国君觉得很为难。就在这时,国君生病死了。大臣们尊重他的意愿,请三儿子叔齐继位。叔齐心里非常不安,让位给大哥伯夷。

伯夷不肯,说:“这是父亲的意思。”两人争让不下,最后伯夷索性逃走了事。叔齐还是不肯即位,他认为应当遵守规矩,老大不在,就由老二继位,自己是老三,不能继位。

为了避免矛盾,他也逃走了。大臣们只好把老二立为国君。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昌(后来的周文王)有德行,便决定投奔西伯昌。

西伯昌知道了两人的身份和来历,非常高兴,当即把他们留了下来。不久,西伯昌去世,武王即位,让士兵穿着孝服出征伐纣。

伯夷和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进谏道:“父亲死了不埋葬,却要去打仗,这能说是孝吗?你是臣子,却去打君主,这能说是仁吗?”武王的手下想要杀死他们。

姜太公说:“他们虽然反对出征,但作为纣王的臣子,他们算是尽了义,还是放他们走吧。”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伯夷和叔齐认为武王的做法可耻,决定不食周粟。他们隐居在首阳山(山西永济),采薇而食,终于饿死。他们的忠义行为受到后人的赞扬。

古人伯夷和叔齐的故事简介

扩展资料

夷齐的让国精神和耻食周粟的高尚气节,使各代诗人深受感动。他们题诗作赋,咏颂伯夷、叔齐。见于文字记载的,咏颂伯夷、叔齐的诗多达近百首。著名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司马光、文天祥、刘伯温、顾炎武等都有传世佳作赞美夷齐。

广州刺史吴隐之上任之前,听说广州城外有一泉,人称“贪泉”。传言赴广州作官者,若饮此泉之水,就会变成贪官。吴隐之上任伊始,就痛饮三瓢贪泉之水,并赋诗一首,以言其志。吴隐之也终于没有成为贪官。

南宋著名画家李唐以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最后饿死首阳山为题材,画了一幅《采薇图》。此画系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采薇图》刻划的是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夷叔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