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定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蝴蝶定理(Butterfly theorem),是古典欧氏平面几何的最精彩的结果之一。这个命题最早出现在1815年,而“蝴蝶定理”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美国数学月刊》1944年2月号,题目的图形象一只蝴蝶。这个定理的证法多得不胜枚举,至今仍然被数学热爱者研究,在考试中时有出现各种变形。
最基本的叙述为:设M为圆内弦PQ的中点,过M作弦AB和CD。设AD和BC各相交PQ于点X和Y,则M是XY的中点。
这个命题最早作为一个征解问题出现在公元1815年英国的一本杂志《男士日记》(Gentleman's Diary)39-40页上。登出的当年,英国一个自学成才的中学数学教师W.G.霍纳(他发现了多项式方程近似根的霍纳法)给出了第一个证明,完全是初等的;另一个个证明由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给出。另外一种早期的证明由M.布兰德(Miles Bland)在《几何问题》(1827年)一书中给出。最为简洁的证法是射影几何的证法,由英国的J·开世在"A Sequel to the First Six Books of the Elements of Euclid"(中译:近世几何学初编,李俨译,上海商务印书馆 1956 )给出,只有一句话,用的是线束的交比。1981年,Crux杂志刊登了K.萨蒂亚纳拉亚纳(Kesirajn Satyanarayana)用解析几何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利用直线束,二次曲线束)。
该定理实际上是射影几何中一个定理的特殊情况,有多种推广:
1. M,作为圆内弦是不必要的,可以移到圆外。
2. 圆可以改为任意圆锥曲线。
3. 将圆变为一个完全四角形,M为对角线交点。
4. 去掉中点的条件,结论变为一个一般关于有向线段的比例式,这对2,3均成立。
以下是证明过程
如图,过Y作EF//AD,交DC的延长线于E,交AB于F。
∵ ∠ADE = ∠ABC,又 ∠ADE = ∠FED (内错角相等)
∴ ∠ABC = ∠FED
∴ C,E,B,F 四点共圆
由相交弦定理可得 EY × YF = BY × YC
显然 ΔAMD ∽ ΔFME , ΔAMX ∽ ΔFMY , ΔXMD ∽ ΔYME
∴ MX² : (AX × XD) = MY² : (EY × YF) = MY² : (BY × YC)
由相交弦定理可得 AX × XD = PX × XQ , BY × YC = PY × YQ
∴ MX² : (MX² + PX × XQ) = MY² : (MY² + PY × YQ)
∵ MX² + PX × XQ = (PM - PX)² + PX × (2PM - PX) = PM²
MY² + PY × YQ = (MQ - YQ)² + PY × (2QM - PY) = QM²
∴ MX² : PM² = MY² : MQ² , MX : PM = MY : MQ
又 PM = MQ
∴ MX = MY , 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