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林建海的任秘书长

林建海的任秘书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总裁拉加德2012年3月7日发表声明,宣布任命中国籍的雇员林建海担任该组织秘书长,接替现任IMF秘书长悉达多·蒂瓦里(Siddharth Tiwari)。这一任命将于3月22日生效。

拉加德在声明中称赞林建海丰富的工作经历给基金组织带来了极大益处。她指出,林建海在基金组织的对成员国工作和政策方面有着丰富的职业履历。

“他在基金组织雇员、管理层和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建立共识的能力和技巧,对于正处在历史上最具挑战时期之一的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至关重要。”拉加德表示。 成长经历 林建海1955年出生在浙江温州风景如画的瓯江海畔—磐石古镇。四五岁时姐姐上学带着他,他钻到椅子下面听老师讲课。看他痴迷上学,父母便送他试着考一下。五岁的他通过了考试,早早步入知识殿堂。年龄小,学得好,又听话,自然受到老师喜爱。俗话说,“三岁看老”。他的求知欲一直保持至今。

“文革”开始时正值林建海小学毕业,初中三年基本上无书可读,初中毕业高中停办,他拥有了一年半的务农经历。他在田间的劳动也像在教室听课一样用心,他插起秧来又快又齐。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事业有着非常宝贵的影响。后来,当他作为IMF官员到菲律宾考察该国经济时,菲国官员都纳闷:这位国际官员怎么对水稻插秧这么熟悉?

1971年,他再次回到课堂进入柳市高中学习(柳市现为全国电器生产中心),成绩名列前茅,受到即将恢复大学消息的感召,更增加了他的学习动力。晚十点熄灯后,他挂上窗帘偷偷学习到深夜。因张铁生交白卷事件,他的大学之梦成为泡影。

1973年高中毕业时,他赶上温州乐清地区招聘老师。他的考试成绩优异,却因无后门而落选了。高中母校留他当了一名初中英语老师。至今他对校长和老师心怀感激。他教的学生,有许多后来成为温州著名企业家。

1974年,他获得了被推荐上大学,成为工农兵学员的机会!但这个机会险些从他眼前溜过。填志愿时他按照一般的思维先后写下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校。班主任知道后对他说:“你的志愿犯了战略性错误。你的优势是英语好,年纪轻,最好报‘外’字头学校,能跟你竞争的人不会多,一志愿填北京外贸学院,二志愿可报杭州大学英语系……”林建海照着老师的话做了。

他接到了杭州大学的面试通知,考题是用英文念几段毛主席语录,他顺利通过了考试。三周后,北京外贸学院的招生老师也来了,他们从杭大老师那里了解到林建海的英语成绩后,连面试环节都省了,见面只问了一句:毕业后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吗?他答:越远越好!他被录取了,顺利走入这所隶属外贸部的全国重点高校。 他从小在磐石镇长大,很少出过远门,火车开动时,挥手送别的父母哭了。

他们这届工农兵学员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参加修建校园围墙的劳动,第二年他们又帮助修建操场和游泳池。三年半的大学时光,林建海过得非常愉快。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抓得很紧,老师教得非常认真。课下,学生们手里端着熊猫牌或红灯牌的收音机,如饥似渴地练外语,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大家都经历了在农村、工厂、部队的锻炼,获得这样的学习机会,无不珍惜。涉外经济类院校在当时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有位英国女老师教了他们二年,他的英文老师还有:戎丽芬、苏恩娟、郭玉晶、孙维炎、姚念庆、何增楣等。

大学时的他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同学有时开玩笑说他考试能力强。其实他的秘诀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加课后复习,笔记一整理,一门课的要点就提炼出来了,考试时自然水到渠成。

三年半时间飞快过去,毕业分配的时刻到了。这时,“文革”刚刚冰河消融,春天的画卷渐渐展开。对北京生活不习惯的林建海一心想回南方工作,却被留校进入了师资班培训。这期间,他受益匪浅,他的老师有刘舒年、邱年祝、黎孝先、陈同仇、叶彩文、王林生、许静梅、王和英等。

一天,林建海正在校园漫步,脑子里仍然想着如何回南方工作,对面遇到骑车经过的徐世伟副院长。徐院长十分看好林建海的聪明、勤奋和高中底子扎实,认为是块可塑之材。徐院长邀他到办公室聊聊。徐院长问他:你知道最近有个出国考试吧?你准备得如何?他答说,我不想出国,所以没准备考试,我想回南方工作。徐院长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眼光要放长远些,我和孙维炎老师也是南方人,我们不都在北京工作得很好吗?你年纪轻轻,如果能留学,将来前途无限。你回去想想。若干年后你回过头来,你肯定会认为我今天的建议是正确的。不要因为跟老师一起考试,就有顾虑,你们年轻,记忆力强,可能比老师考得还好!

经过徐院长这番开导,林建海想通了,开始抓紧复习准备参加出国考试。考试那几天,大教室坐得满满的。林建海很放松,脱颖而出。

1981年,他踏上赴美求学之路。他先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1983年转到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该校格鲁布教授专门到机场接了他。学校为他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费,学习条件很不错,但学习任务很繁重。开学前,导师找他谈话说,你是我手下第一个中国留学生,表现如何将影响以后是否录取中国留学生,还说为了树立榜样,你要多上几门课,争取尽快完成学业。林建海第一学期选读了六门课,吓得一位台湾学友再三叮嘱他,“林兄,六门课太多了,绝对不行。”有志者事竟成,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下来,林建海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学业,拿到学位。

今天想来,他依然感谢徐世伟院长的先见之明和在人生道路上对他的指引。 1989年,林建海决定申请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该组织招聘雇员要求很高,每年招员一、两次,每次仅招收20人左右,而每次报名高达数千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世界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当时面试他的是该组织亚洲部主任和副主任。林建海自觉答得不好,但对方觉得他有潜力,未来可以成为很好的雇员,所以决定录用他。后来,这位主任成为IMF的副总裁。而那位副主任后来一直很关心他,让他第一步把工作做好,给他的报告把关,让他每年争取获得好的评分,将来当个高级学家、处长、局长。有领导的鼓励,林建海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每个周末他几乎都在加班。

1989年他成为IMF的雇员。在这种强大动力下,他的思维逻辑、写作水平和判断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他学会了在特定环境下把握成员国的经济现状及应对政策。在亚洲部的七年,他考察了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孟加拉、马尔代夫等多个国家。他的工作区域以五大洲为半径,以各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为工作对象,以数以亿计的美元的援助为责任。“地球村中人”对他最适用。

他工作中的一大快乐在于了解掌握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过程。严谨的他很快被这种方法论的思维框架所吸引,它们并不抽象,而是将坐标建在世界和具体的国家,瞬息变动的国际经济形势时刻锻炼着他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的把握与展望。

他在这里更大的乐趣则在于这项工作带给他的责任感。因为一切的分析与决策,往往归结到为某一国家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最终是为了推进该国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责任与博爱是他在IMF工作的深层动力。

1997年林建海被提升为高级经济学家,在该组织政策发展与监督部工作,负责国际资本流动及有关政策问题, 并多次出访欧洲, 中东及非洲国家。1997年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推到负责处理危机的最前沿。危机发生后,林建海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该组织信贷申批工作。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他们经过认真分析原因后,提出了许多建议,积极配合东南亚国家调整经济,为这些国家渡过危机发挥了作用。

1999年后的十年里,林建海先后担任融资财务部副处长、处长、高级顾问。 在此期间,他主管该组织近40个发展中国家信贷与外债减免融资,并参与负责经济政策调整和提供金融援助,同时还参与G20政策协调工作,其中包括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政策应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资,信贷政策等工作。

这时的他,管理替换了学术,而管理的要求更综合,更复杂。他形象地将IMF的工作比喻为“救火队”,世界各个角落哪里出现经济金融的“火情”,IMF就出现在哪里;他还将他们的工作内容比喻为“开药方”,某一国家的经济躯体面临疾患,他们就要拿出解决方案,即药方。这两大功能需要他的工作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2010年,林建海进入他人生的第55个春秋。这一年的3月,他被任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秘书长,负责该组织理事会、董事会及成员国事务协调工作,成为该组织职位最高的中国籍永久职员。在IMF的每周一、三、五董事会上,他协助总裁、副总裁主持会议,同时,还要处理理事会及成员国各种各样的事务。[2]作为IMF中升职最快的职员之一,林建海道出了他成长阶梯背后的秘诀:

一是脚踏实地。以IMF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经济,他一定是首先从该国过去三年的报告看起,结合其他国家的情况,理出主要问题。这样,他就可以一推十,把多国的问题症结缕出来。

二是大视野。他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因为他每天面对的问题都是崭新的,而且是多种多样的。

三是不屈不挠。他觉得国际组织的工作确实很复杂,很有挑战,但他相信,只要认真地做,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收获。

四是抓主要矛盾。在IMF工作,面对各国的经济问题都没直接的答案,需要将各种方案利弊加以综合分析,抓主要矛盾,纲举目张,才能确定一种对这个国家最有效的方案。

五是开阔的胸怀。能到IMF工作的人都很优秀的,各有优势。他虽在国外多年,但英语毕竟不是他的母语,经常向同事学习便是他的又一课堂,从同事文章中吸取漂亮的英文语句就是一个途径。他觉得,在西方环境里,东方人需要克服性格中的拘谨和腼腆,在IMF这样的场合开会发言,锻炼出他西方式的敏捷加东方人简明扼要的语言风格。

六是以诚待人。据与林建海、阎爱杰一起被选送到美国伯克利大学学习的史天陆教授回忆:林建海除了学习刻苦,掌握知识快以外,还愿意关心他人。我们三人在一起,我年纪最大,他们两人一边一个护着我。在IMF,林建海也让上下左右的人感受到他的人情味,因此受到大家的信赖。他是IMF干部提升委员会等三个委员会的委员,这在该组织是少有的。他在工作中出以公心,对大家的关爱,受到高度赞扬,每年员工在评价他时都给了他最高分。 2010年1月13日,林建海毕业32年首度回到母校,为师生举办了关于IMF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的讲座。他让每个听讲者感受到他睿智和理性的职业精神,触摸到他对母校的感情乃至对所有听者的尊重。当一个学生提出:“林先生能对我的毕业论文进行指点吗?”他很痛快地回答:“可以。”很少拒绝别人的请求,愿意帮助别人,正是林建海成功的又一秘诀。

林建海的任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