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达杰的故事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解放日报》(1999年2月19日 第二版)刊登的索南达杰的故事:
虎食兔、猫食鼠,鼠能钻人大象的鼻孔而致大象于死地,……一物降一物,这是记者理解的生物链。
但驱车前往长江源头的一路上,记者发现这里鼠类猖撅。本应该战战兢兢躲在洞内的田鼠,居然大白天穿行于公路上。密密麻麻的鼠洞和一路穿行不绝的鼠类使记者感到了一种真正的危机。
藏族记者洛桑说:近年来,鼠的天敌狐狸、鹰、兔狲、猞猁几乎被打光了。他又说:一件由狐狸皮、兔狲皮制成的大衣在欧美市场要卖一万美元,一件藏羚羊绒的披肩更是价值连城。
在这种高额利润驱使下,可可西里这片无人区,每年要拥人三四万盗措者和淘金者。长江源头一度枪声四起。
晚上,记者一行就在可可西里边缘的青藏兵站部五道粱兵站就宿。对保卫可可西里的英雄索南达杰的了解,完全是那个“不眠之夜”的意外收获。
在空气中含氧量不足50%的五道粱之夜,记者用完了一个随身携带的氧气袋,看着已经熟睡的解放军战士,的确不好意思惊醒他们,更不好意思开口要第二只氧气袋……然而急促的呼吸令记者无法人睡,于是拿起了有关可可西里的资料,在昏黄的灯光下(由于天寒冰封,小水电发电量低,所以电灯犹如油烛)阅读起来。其中一篇《保护可可西里》的文章吸引了我。
60年代的可可西里,仍是一个壮阔而宁静的野生动物乐园。但从1984年开始,它便被无情的枪声所惊扰。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这片属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的土地遭到如此践踏,很快引起了治多县委、县府的重视,以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为首的“保卫可可西里”的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成立了。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沉下,凑了两万元钱,一年里12次派人进入可可西里腹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索南
达杰领导的西部工作委员会共破获8起盗猎案,收缴藏羚羊、兔狲、猞猁皮2000多张。
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和4名同事在可可西里楚玛尔河抓获两伙盗猎者20人,共缴获汽车7辆。从人道主义出发,在押解盗猎者过程中,他派了两位工作人员用自己乘坐的小车,把一个受伤的及另一个得肺水肿的盗猎者连夜送往500公里外的格尔木治疗抢救。自己则坐上一辆卡车与另两位工作人员押送18名盗猎者。途中,盗猎者仗着人多势众,把两位押送他们的工作人员击昏。并把6辆汽车排成弧形,对着视情说有变而赶回来的索南达杰扫射。索南达杰在受伤的情况下孤身与之枪战。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他的大腿动脉……可可西里的严寒将他铸成了一尊雕像。他是中国第一位因保护野生动物而牺牲的政府官员,年仅40岁……
透过窗帘,五道梁的夜朦朦胧胧。白天在昆仑山口的索南达杰烈士纪念碑上看到的那张照片,恍惚间又跃然眼前,英俊的索南达杰跨着一匹枣红马飞奔过来,在他的身后是欢腾的藏羚羊群、野驴、野马,可可西里的那一片阳光……
汽车又上路了,面对着茫无边际的可可西里,记者又一次想起了索南达杰。
原以为保护野生动物仅仅是人类对它们的友善,这次在可可西里的采访使记者终于懂得: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顾许胜)
杰桑·索南达杰(1954年-1994年),藏族人,曾担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于1992年创立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西部工委 ),开展可可西里地区生态保育的工作。1994年1月18日,在与盗猎者的搏斗中牺牲。1996年5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林业部授予索南达杰“环保卫士”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