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植物有喜怒哀乐吗?

植物有喜怒哀乐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植物有喜怒哀乐吗?

过去,从来没有人考虑过植物是否怀有喜怒哀乐的“感情”,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把科学家卷入到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研究领域中。

那是在1966年2月,有一个叫巴克斯特的美国人,他不是研究植物的学者,而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专家。有一天,他在给院子中的花卉浇水时,脑中突然闪出一个古怪的念头:用测谎仪的电极绑在植物叶片上,测试一下,看看水从根部上升到叶子的速度究竟有多快。结果他惊异地发现,当水徐徐上升时,电压渐渐下降,而指示曲线则急剧上升。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曲线图形,竟与人类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相似极了。

难道植物也有“情绪”。如果真的有,那么它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呢。尽管这好像是个异想天开的问题,但巴克斯特却暗暗下决心,通过认真的研究来寻求答案。

巴克斯特的第一步是改装一台记录测量仪,把它和植物互相连接起来,然后点火去烧叶子。就在他刚划着火柴的一瞬间,测试仪和记录仪上立即出现了明显变化。燃烧的火柴还没有接触植物,记录仪的指针已剧烈摆动,甚至超出了记录纸的边缘。显然,这说明植物已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后来,他又重复多次类似的实验,仅仅用火去恐吓植物,但并不真正烧到叶子。结果很有趣,植物好像已渐渐感到,这仅仅是空洞的威胁,并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就再也不能使植物感到恐惧了。

后来,巴克斯特又设计了另一个实验。他把几只活海虾丢入沸腾的开水中,结果,植物马上陷入极度的刺激之中,试验多次,每次都有同样的反应。

实验结果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巴克斯特也越来越感到兴奋,他甚至怀疑实验是否完全正确严谨。为了排除任何可能的人为干扰,保证实验绝对真实,他用一种新设计的仪器,不按事先规定的时间,随意把海虾投入沸水,并用精确到十分之一秒的记录仪记下结果。巴克斯特在三间房子里各放一株植物,与仪器电极相连,然后锁上房门不准任何人进入。第二天,他去看实验结果,发现每当海虾被投入沸水后的6~7秒钟,植物的活动曲线就急剧上升。根据这许多实验结果,巴克斯特提出,海虾死亡引起了植物的这种活动曲线,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几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间能够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也能发生交往。

巴克斯特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的巨大反响,可是在当时,许多科学家认为难以理解,他们表示怀疑,甚至认为这种研究简直有点荒诞可笑。

不久之后,一位原先根本不相信植物有“感情”的科学家弗格博士,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当植物被撕下一片叶子或受伤时,会产生明显的反应。于是,弗格一改原来的观点,在一次科学报告会上指出,植物存在着一种可测量到的“心理活动”,通俗地说,就是植物会“思考”,也会“体察”人的各种感情,假如我们在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研究的话,还可以按照性格和敏感性对植物进行分类,就像心理学家对人类进行分类那样。

几乎在差不多的时间,前苏联科学家维克多,在探索植物“感情”的研究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先用催眠术控制一个人的感情,将处于睡眠状态的试验者右手,通过一只脑电仪,与附近植物的叶子相连。随后,他对试验者说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使试验者高兴或悲伤。这时,从脑电仪的记录仪看到,植物和试验者居然产生类似的反应。后来维克多还发现,当处于睡眠状态的人高兴时,植物便竖起叶子,舞动花瓣;当说起寒冷而使试验者浑身发抖时,植物叶片也会索索发抖;倘若试验者万分悲伤,植物便会沮丧地垂下叶子。

一连串神奇的新发现,使科学家们感到越来越难以理解,假如植物确实有丰富的“感情”,那么,它岂不是也会像人类那样产生活跃的“精神生活”。人们对这项研究的兴趣日趋浓厚。

1973年5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每天对一种叫莴苣的蔬菜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长势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后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研究人员史密斯,有意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大约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秧苗重量高出未听音乐的1/4。显然,植物喜欢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也许正是这类音乐激发起了植物的某种“感情”,从而促使它们加快生长。

就算植物有“感情”,可它们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198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两位生态学家奥律斯和罗兹,在研究受害虫袭击的树木时发现,植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会产生“恐惧感”,而且还会往空中传播化学物质,对周围邻近的树木传递警告信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