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禁军为何战斗力薄弱?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宋朝禁军是宋代的中央军。禁军的番号、编制增减、更迭变化很大。其中,殿前司的铁骑马军和控鹤步兵,侍卫司的龙捷马军和虎捷步兵,是沿袭后周的禁军番号。宋太宗时,改称捧日、天武、龙卫、神卫等,是禁军中的精锐,通称上四军,其他诸军则是中军和下军。
各种禁军,除殿前司的捧日和天武两军外,其余都要更戍(到边境等地驻守)。禁军兵员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兵、乡兵中选拔优秀者补充。北宋禁军规模逐渐扩大,最多时增至80余万人,但战斗力下降很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宋太祖赵匡胤篡位建立的宋朝,因此他认识到:“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的道理。
因此,在他登基之后,实行“废藩镇,释兵权,罢功臣,典禁兵”的政策,最终建立起北宋独特的兵制,并对北宋的军事实力产生重大的影响。
枢密院是北宋执掌军政的最高机关,它主要负责制定战略,调遣军队。三衙则分别统领各番号的禁军,最高指挥权归于皇帝。
北宋在派禁军出征时,统帅既不是枢密院官员,也不是三衙官员,而是皇帝临时任命的将帅。所以将帅根本不知道所带军队的具体情况,战斗力多少,而士兵们对将帅的指挥也不熟悉,这就造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状况,战斗力自然不高。
“刑不上大夫”就是宋朝对士大夫阶层的特权,宋朝皇帝历来重视用文臣来制约武人的政策。因此,武人地位并不高,北宋名帅狄青等,都是郁郁不得志的代表。
加之宋朝经济发达,平常百姓的生活也比较富裕,很少有家庭愿意让子弟去当兵,都是灾民应征入伍或是罪犯发配当兵,因此,当兵之人社会地位非常之低,没有荣誉感的部队,战斗力肯定高不了。
除了宋朝开国时期的几次大战,之后的宋廷总是以金钱换和平,长年累月禁军兵卒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加之武勋们“喝兵血、吃空饷”现象普遍,导致禁军数量听起来很庞大,其实战斗力后来都不如边军和少部分厢军。
以上三点,就是北宋禁军战斗力低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