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李霄是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李霄(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
出身赵郡李氏江夏房,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霄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
作为行书碑文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扩展资料:
《麓山寺碑》碑文:
夫天之道也,东仁而首,西义而成,故清泰所居,指于成事者已。地之德也,川浮而动,岳镇而安,故耆阇所临,取于安定者已。兹寺大枑,厥旨玄同,是以回向度门,于廓右,仰止净域,列乎岩巅。宝堂岌业于太虚,道树森梢于曾渚。无风而林壑肃穆,不月而相事澄明。化城未真,梵天犹俗。名称殆绝,地位尝高者,不其盛欤!
——唐代李霄
译文:上天的原则,东方仁德而首,西义而成,所以清泰居住的地方,指在成就事业的好。地的德行啊,川浮而动,岳而安,所以曹阁所面临,取在安定的人已。此寺大枑,它的意旨玄同,因此回向度门,在廓右,仰望净域,排列在岩顶上。宝堂岌业在太空,道树森林梢在曾渚。没有风,树林和山谷肃穆,不月而互相侍奉光明。化城还没有真正,梵天还是一般。名称几乎没有,地位高的人曾经,难道不是盛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麓山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