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有些国家的军旗还包括主管人员旗。 军旗一般由旗幅、旗杆和旗顶组成。旗幅的规格、质料、颜色、图案(字样)及制作方法等,各国军队都有严格的规定。旗杆一般为金属品,表面有旋纹;旗顶多为矛头、十字或其他象征性图形,有的饰穗子 。最初的军旗实际上是部落居民图腾崇拜在军事应用上的反映。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出现军旗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的军旗常有图腾崇拜色彩。进军打仗时打的一种旗,上面画鸟隼图形。《释名·释兵》里说:“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如猛虎”。指的就是一种以虎为图案的军旗。将帅出阵,背后有旗叫纛,乃是最古老的军旗名称。有的朝代还将军旗称作“戎旃”、“戎锋”,唐元结诗中有“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韩愈诗中有“戎旆暂停辞社树,门里先下敬乡人”等句。古代军旗旗色、旗幅大小、旗杆长短和装饰的不同,表明率兵者的地位,同时反映其文化心理。各朝代的军旗均在旗幅上标有朝代简称的字样。如绣有“唐”宇,便是唐朝军队。另外,统帅和将领常在旗幅上绣自己的姓,以与别的军队区别。像关羽之军打“关”字旗,岳家军打“岳”字旗。也有以称号为旗的,如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打“闯”字旗。中国从原始社会后期起即以旗帜作为聚集族人的标志。当时的旗帜样式简单 ,只是系在竿头上的象征性物件或图形.《尔雅》记载的“有铃曰旗”,《周礼》上称的“交龙为旂”,就是在竿头上悬铃、在帛上画龙作为旗帜。传说黄帝练兵摆阵法,设五旗五麾,“麾”就是古代指挥军队的一种旗帜。随着社会发展和军队指挥的需要,旗帜样式不断改进,种类不断增多。北周时期,由军将、师帅、旅帅、卒长掌握使用的旗帜就有旗、麾、旞、斾四种。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设有主将用的三军司命旗,识别将领身分的认旗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就是根据旗帜图案而命名,即画龙和不画龙的黄、红、白、蓝4色共8种旗帜。清太宗皇太极(1627~1643)时,八旗兵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色旗帜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