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为什么受到质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对红十字会,多数中国人听得多,见得少,对之了解更少。与很多国家不同,中国的红十字会组织,实际上不是一个纯粹的社会团体,而是体制内的一种附属机构。前些年因为一个公益活动,我与这个久负盛名的社会救助机构合作过,对它的真实观感和印象是,没什么事的时候,比如没有大型或突发灾害灾难发生的时候,或者没接到上级指示和任务的时候,里面相当多的岗位形似闲差,其工作人员与作家协会或群艺馆里的职员,别无二致,尽管近些年来,号召无偿鲜血、推动青少年道德教育、宣传预防艾滋病等等都是这个机构的常务性工作。 说得直白一点,红十字会在中国,就是一个国家事业单位。如果有谁非要把中国红十字会的人想像成长着翅膀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那么主要的错误在于你,而不在他们。明了这一点很重要,这会使你在面对有关红十字会的话题或问题时,抱有客观、务实和恰当的心态,不至于好高骛远,不至于指鹿为马,不至于大惊小怪。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情况下,中国最知名最可靠和最有实力的人道主义救援组织,仍然是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还是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好像有几次还担任过国际委员会副主席。目前的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是国家主席胡锦涛。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红十字会一夜间倍受关注。最近接触过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非常忙碌,忙得团团转,以至于急需志愿者援手,或者临时雇人应急。这种忙乱造成了显而易见的疲倦和急躁,说话办事的态度有时强作欢颜,有时很不耐烦。许多满腔热情通过红十字会渠道为灾区捐款捐物的人,对这种接待和服务态度,自然大失所望。此外,出于对以往慈善机构屡见不鲜的丑闻的担忧,有些捐助者对红十字会缺乏信赖。近期不断有人质疑和议论红十字会是否应该从公众善款中提取管理费一事,不管是5%,还是15%,还是其它比例,绝大多数议论者都对此难以理解和接受,并认为其运作方式不透明不诚信,不人道。 在私下里,我曾问过一位在红十字会任职多年的熟人,他说他所在的分会,大概从1993年开始被允许有一定比例的留成,以补贴办公支出。据他所知,十几年来,这已是全国各地红十字组织的一种惯例。由于红十字组织也面临纵向和横向的双重领导甚至多重领导,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作环境和员工待遇便存在差异,鉴于此,究竟以何种比例从经手的善款中留成,各地情况可能并不一样。即便同一个分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项目里,留成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国际上看,欧美国家的一些著名慈善机构,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良性运转,也存在类似的以善养善安排,只不过人家的做法更透明更公开,凡事如实相告,也更容易受到捐助者、公众和司法机关的监督、质询和审查。 针对这个问题,我以为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事人道救援的机构和个人,有时也需要社会援助,这并非奇谈怪论,就是说,以善养善并非完全没有法律和科学依据,所以红十字会一类的慈善机构,没必要每论及此就谈虎色变或避而不谈,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相反,本来不复杂的问题,往往由于缺乏公示,才显得缺乏公信。 二是,在特殊情况下,特事需要特办,专款需要专用,小金库、小算盘、小惯例等等,在非常时期,需要为大事大义、大情大爱、大慈大悲让步。譬如汶川震灾,不仅突如其来,而且灾情惨重,在这种国难当头的危急关口,如果被指定负责接收社会捐赠的机构,仍然盘算着从善款中留取储备金,从哪方面说,都很不好听,很不像话。从国家到地方,从组织到个人,从领袖到平民,从国内同胞到国际友人,甚至包括一些敌人和坏人,面对如此巨大惨烈的人间灾难,基于人性不泯和人道良知,都在慷慨无私、可歌可泣地赈灾捐助,此时此刻,以人道救助为己任和天职的慈善机构,更应表率于前,不遗余力。这种时候的以善养善,必须要暂停和调整,使之完全彻底地转变为以善救灾。这样的逻辑和道理,不仅符合情理,符合法理,也符合天理。 我曾撰文说过,这些天中国民众赈灾捐助的规模和数额都是史无前例的,恐怕改写和创下了中国几十年来无偿捐助灾民的最高纪录。在我看来,这个纪录比任何一枚竞技金牌都更能证明中国人身心的强健,也比任何一种GDP数值更能说明中国的现代化程度。截止此刻,全国募捐(到账)总额已将近200亿元人民币,其中的50多亿元由中国红十字系统接收,其他几家同时运作的慈善机构和政府部门分别接收的善款,加在一起也没有红十字会接收的多。据我了解,在此前几十年中,中国红十字会所募集的自然灾害救灾款物的总和,大约是20多亿元人民币。由此而言,仅仅之于红十字会,此次募捐的额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一募捐统计数字每一天每一秒都在刷新,没人知道何时会放缓和终止。对此,红十字会有理由欢欣鼓舞,但也必须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以此为契机,有所变革,有所进步,把善事办得更像善事,把所有事情都能办得更好。 中国红十字会近日向全国发布的各级红十字会不得在‘5.12’地震灾害捐款中提取管理费的公告,很及时,很坦诚,也很严肃,获得了多数人肯定和支持,有助于减轻和打消继续捐助者的疑心。由于国情原因,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更透明、更有效率、服务质量更高、竞争力更强的私人或民间慈善机构,红十字会作为一个老字号品牌,地位和影响力依然无可匹敌,在历次重大募捐活动中都是主渠道和主力军,实属正常。然而,虽然海南三亚红十字会负责人恶劣讲话事件被证明与5.12募捐无关(今天有报道说,三亚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骊已被撤职),无锡红十字会克扣捐款40%留成事件也被澄清是一种误会(据称无锡市红十字会已受到中国红十字总会严厉批评),但在网易事件中,中国红十字会的生硬表态以及不认可不依靠互联网行善的做法,令人不解,值得商榷。网易宣布中止与红十字会合作募捐,原因是:通过网上在线捐赠系统在方便网友捐赠的同时,也可对网友捐款总数有明确记录,并可以起到全程监控的作用,而合作方‘中国红十字总会’则不愿意接受此方式。为什么不愿接受,中国红十字总会的说法是:曾委托网易发布募捐呼吁书,但从来没有授权其做任何募捐,因为捐款是进入它的系统,作为红十字会根本无法进行监管。按此说法,实际上是中国红十字总会不认同网易或网上捐赠的方式。但在另一种事实上,无数网民认为,不是网易有什么问题,更不是互联网募捐的方式有什么问题,恰恰是红十字会方面不愿接受相对透明和可查的全程监控这件事,很成问题。 众所周知,民营性质的商业网站能够享有门户之称,一定是其公信力长期建构与积累的结果。而门户网站与寻常网站,是两个大相径庭的概念。在公信力方面,几家公认的门户网站的信誉,在某种程度上不比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要差。假如看不到或不承认这一点,要么短视,要么弱智,要么便真的存有不便明说的难言之隐。考虑到曾有红十字会人员将红十字作为市场化推广甚至招商的金字招牌,动不动用我这个品牌就要给钱,不能白用,难免让人疑窦丛生,忧心忡忡。 举凡立得住的声誉和信誉,其本质不在于神秘主义,不在于世袭和炒作,也不在于垄断和强权。无论是谁,既然从事宣称博爱的公益事业,其言行举止,就要有点阳光大道的姿态,其核心价值,就要包含公开公正的理念。不公开,则引人疑虑;不公正,则嘘声四起。这样下去,对大家都没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