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规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10种化学元素,它们构成了物质世界。其中有94种(从最 轻的氢直到重元素钚)是自然存在的。其余的都是用人工方法在实验室制造出来的。世界 上任一化学元素都是由具有相同核电荷的同一种原子所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其 运动的壳层电子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如用化学符 号表示元素的原子核时,可写成 。其中X是元素的符号,A为核内的总核子数,Z表 示该原子核的质子数,如氦原子核记为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或原 子核),称为核素。同一元素质子数Z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在自 然界中,凡是原子序数大于83,质量数大于209的同位素都是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成因 元素(尚有一些较轻元素的同位素也是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是指某些元素的原子核 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自发地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射出α,β,γ射 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发生衰变的元素称为衰变母体(或称母元素),衰变过程 中所产生的新元素称为衰变子体(或称子元素),发射的α,β,γ射线称为放射线。其中α 射线是带正电的,初速度约为每秒2万千米的粒子流,实际上是一种氦核42He流,α射线 穿透能力较弱,一张纸或者0.004~0.005cm厚的铝箔就能挡住。β射线是带负电的、初 速度达到每秒20万千米以上的电子流,且穿透能力较强,需要用0.5~0.6cm厚的铝板 才能挡住,可见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α射线高出约100倍;γ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辐射,即光子流,在三种射线中它具有最强的穿透力,它的穿透能力胜过β射线约100倍。如果 想挡住γ射线,需要用50~60cm的铝板。在岩石和覆盖层中,γ射线一般能透过0.5~ 1m;β射线透过几个毫米;而α射线只能穿透30μm。放射性勘探的基本方法——γ测量 法,就是利用γ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
如上所述,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的固有特征,不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对于大量的原子而言,在t到t+dt时间内,其核的衰变率 与当时的原子总数N成正比,可用 下式表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写成等式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式中负号表示衰变过程中原子数不断减少。λ为衰变常数,其数值随各种放射性元素而异。λ愈大,放射性元素衰变得越快。对式(5-1)积分,并令t=0时,原子数为N0,得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式(5-2)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这是一个统计规律,其含义是,衰变过程中,原子数是按指数规律而减少的。
实践中人们还常引用半衰期来表征核素衰减的快慢。半衰期常用符号T1/2来表示,其含义是,核素的原子数衰减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由式(5-2)不难导出T1/2 与λ之间的关系式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上式表明,核素的T1/2愈大,衰变的愈慢。通常认为,现存的原子数为衰变起始时原子总数的千分之一时,就被认为是衰变完了。容易算出,一定量的某核素全部衰变完了所 经历的时间,约为其子体核素半衰期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