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为什么写《大浴女》这本小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铁凝的《大浴女》属于高容量的长篇小说,其中主要描写了几位女性的命运过程。小说的涉足领域很广阔,从乡村写到城市,甚至伸延到西半球。就叙述效果来说,作品的“现实感”是强烈的,而且给读者留下了相当宽阔的联想余地——我们虽不能一下子捕捉到小说的“主题”,但又很容易感受到一个女作家所承受的痛苦。当然,这不是小说主人公们的痛苦,而是一种历史扭曲人性或人性被历史塑造的痛苦。历史往往是由理性记录的,但更本真的历史,却只能被记录在底层生活的各种命运际遇中,记录在人性或人的精神状态的流变中。《大浴女》中的女性主人公们经历了欢愉与苦恼、激情洋溢与茫然无奈,也在颠簸动荡中获得了“成长”。读《大浴女》就像读历史,读人的心灵史,至少可以窥见一种保留着原色的“人的过程”。《大浴女》刻画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如作为一家人的章妩(母亲)、尹小跳(大女儿)、尹小帆(二女儿),以及同样充当故事中的重要角色的唐菲、孟由由、万美辰等。她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持有自己的追求或想象中的人生状态,譬如各自的爱情理想,各自的社会判断或观念,各自的生活目标及对于幸福的理解等,但有一点却显示出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命运的不幸及精神的被伤害,就是共同遭遇了一个浑浊而丧失理性的“文革”的特殊的历史年代,以及那个年代带来的强大惯性。实际上,小说中的尹小跳、尹小帆是两个最有意味的人物,着墨最多,负载的容量最丰富,“现实感”也最强烈。作为姐妹,她们“成长”于同一环境——尽管最终成为两种类型的女人,但她们的“成长”,则同样承受了相似的伤害。而伤害,也是一种品性的塑造方式。她们幼小的心灵在被伤害之后,补偿便是伤害他人:她们参与了“谋害”自己妹妹的过程,因而从小怀有一种犯罪感。比较而言,尹小跳的“成长”要更接近人性本相一些,而她的“爱情”及渴望,她的柔弱、自责或世俗,则使得个性更丰满。她是在阳光与阴霾的共同“沐浴”下逐步完善自我的。而尹小帆的个性旅程,我们同样可以感受浓重的时代特色或历史痕迹。她受到的“沐浴”,不仅来自本土,而且搀杂了“异国文明”的成分,她是入了美国籍的中国女人;她的“爱情观”不乏变态的特质;她极端自私,唯我为上,甚至有点儿冷酷,且又善于掩饰;伤害他人一直是她的一种快乐。她的精神轨迹,也是一种历史,一种体现了另一类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所谓“大浴女”,重心并不在“女”,而是在于“浴”或“大浴”——“上下若浴”,这是一个在动荡变迁中人被塑造的生动过程。谁也无法逃避这种“沐浴”,无论男女长幼。人是在“沐浴”中“成长”的,是在“沐浴”中实现人性的。其实,小说中的男性也是“沐浴”的重要构成,因而作品在剖露女性“成长”的同时,赋于了相应的男性批判,而这里的男性批判,与女性“成长”一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进程的曲折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