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参加演讲的那个《一席》是什么类型的节目? 是电视节目? 哪个台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席的每场讲座通常为20分钟。昨天的演讲者,来自各行各业。成公亮,是古琴演奏家;陈统奎,是海口博学村人,带领全村进行生态化改造;蔡朝阳,是周云蓬《绿皮火车》中提到的绍兴“新青年书店”老板;李大维,是创客大本营“新车间”的工头……一席的演讲题目,行界跨度很大,从新疆民谣到房屋建筑革命,从土壤污染到公民教育。 从2012年8月底开始,一席以每个月一场的频率举办讲座,每场邀请7-9位人文、科技领域有故事、有智识的嘉宾。在低调到几乎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北京场每场的报名人数都在500人以上,而上海场在未公布嘉宾名单的时候,盲报就几乎报满,最后达到场地可容纳人数的两倍。 免费当然不是一席如此火爆的理由。作为一个新成立尚未盈利的创业团队,一席办讲座的理念是“鼓励分享见解、体验和对未来的想象”,“做有价值的传播”。可当代艺术中心外长长的排队队伍里,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占了大多数,或是极客,或是文青,或是更广义的人群,他们冲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去,他们热衷一席的“人文、科技和白日梦”。 在黑暗中聆听与观看 一席如此低调。参加一席的活动,多少有些地下街头的神秘味道。先是候着预告等待报名通道的开放,填完报名表后耐心等待报名确认短信,短信中才有具体地址,凭着短信能够领取现场门票,而门票是一方与当期讲座内容有关的明信片式卡片,反面是讲座嘉宾名单和时间场次。虽说低调,但是一席开放了微博、微信、豆瓣小站、优酷空间,App和Podcast也正在开放,一席君总是在最快时间回复消息。一席靠着最原始的口口相传,积累观众群。 在一席陆陆续续上传到网上的讲座视频中,点击量最高的一场已经达到37万次,而那场的嘉宾、民谣歌手大冰,如今已经加入一席,成为上海场的主持人。 一席一开讲,全场一片漆黑。台上没有讲台,更似舞台,嘉宾站在一块圆形的红色地毯上演讲,背景是红色的YIXI字母立在黑色舞台的一角,暖色灯光打下,如坐剧场。演讲者的背后是一块放映讲稿的幕布,他依靠手中的遥控器翻页,面前的台下则是一块提示板,保证演讲的流畅性。开讲前,屏幕提醒观众保持安静,台下有数台摄像机在不同机位录像,甚至有一条滑轨在舞台一侧。上传的视频中,字幕、剪辑一个不落,方便没有到现场的观众学习分享。 一席的演讲,分为上半场与下半场,每个人20分钟或者更多一点,整场持续4个小时左右。这不仅是一场耗费体力的演出,更是一场杀死脑细胞的博弈,每场脑子至少要调换8个频道,方能跟上节奏。然而短短一个下午,有时一席讲座结束,却可能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很多人听完一席就辞职了,这是一席给我们带来的额外的震动。 演讲者打开一扇窗 孔祥东是昨天第一个上场的。当年的“钢琴王子”如今出落成了“钢琴公子”,而手中的乐器从钢琴变成了iPad,为现场观众演绎了一把电子小提琴。孔祥东说:“音乐是教堂,是宇宙,是情绪的全部。”他不愿意自己是一个钢琴家,他愿意自己是一个音乐之美的传播者。“学音乐,不是学钢琴;练声曲,不是练习曲。”他提醒我们:“音乐是我们,我们是音乐。别忘了,我们身上就有乐器——声带,而我们的悲欢情绪就是音乐的音高、音符、灵感源泉。”他竭力推荐音乐软件,在他看来这是能够“直达知识的快乐”的武器,不用枯燥的练习便能享受创造音乐的美丽。 苏运升是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家,世博会总规划师团队核心成员,《城市中国》创始人,但更重要的,他是“易托邦”的推广者。从四川地震后开始,苏运升将可持续性和建筑一体化研究付诸实践,意图改变设计师与住户终端缺乏沟通,二者对房屋都没有自主权的情况。他提出“筋骨皮胆”系统,将房屋拆分成框架、内胆、水暖系统等多个部分,让用户在数码仓库参与定制、自主选购,然后分户打包组装,如同搭一个乐高玩具。“宜家是把家具装进后备厢,我们是把房子装进集装箱。”苏运升的这套集成化建筑概念,关注的是低端市场,尤其是农村和灾后需要重建的地区,能够节省时间和人力,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建筑材料的环保特性。“让建筑具有韧性,这也许是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建筑师能为这个社会所做的努力。” 土壤污染治理专家陈能场的演讲题目是“土地生病了”。由于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形成污染,广东省很多农村的土壤里镉、铅、砷、铜、锌等含量超标。被称为“癌症村”的广东韶关翁源县新江镇上坝村位于大宝山矿地附近,镉是影响当地居民健康最重要的重金属,因镉造成的肾病、痛痛病(又称疼痛病、骨痛病,是1950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世界最早的镉中毒事件)患者的照片令人震惊。而陈能场正在做的,是用水分管理、喷施等二次控制技术,用稀土系列、硅系列调理土地性质,也通过种植长香谷来吸收土壤里的镉。这些土地修复技术,或许能为几乎丧失自我修复和完善能力的生病土地,带来希望。 新疆人洪启,当年带着齐秦拜访西部歌王王洛宾,从此一生执着于音乐。作为和田人,三个月的时候被抱走,养父母是浙江淳安人,他的理想是通过音符传播新疆的正能量,弥合新疆和中国其他地区的裂痕。他做过最为成功的案例或许是那首《阿里木江,你在哪里》,呼唤每个在外面流浪的新疆小孩回新疆。“切糕等事情我都在关注,背后其实有着很深的根源。”也许听着优美的新疆民歌,能让大家对新疆多一些了解。 推动国内的演讲系统和演讲环境 一席的团队,目前只有7个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言冬是项目的策划人。早年做传统出版的他注意到新媒体的潜力,于是希望借助业已成熟的互联网平台做更多的传播。“我们通过现场演讲+后期视频的方式做传播,现在人们花费在移动设备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多,看视频的时间逐渐超过文字,于是我们就尝试做一下。” 一席的每场讲座是20分钟,但是并不拘泥于时长,最受欢迎的大冰的讲座,足足讲了45分钟。“但是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20分钟仍然太长,五六分钟也许是最合适的,从视频点击来看,大多数人还是在电脑上看的。这个我们还在摸索,也许以后会有8分钟的,或者有剪辑版的推出。”除了常规的每月一场的综合场,一席还有单独嘉宾的特别场,以及跨界性质的年终大场。 不管怎样,一席很容易让人联想起Ted。言冬从2009年左右便开始关注Ted,这对于创立一席有所启发,然而他认为Ted面临演讲者层次不齐,传播性比较差等缺陷,最主要的是,如果照搬Ted模式,在中国肯定会失败。“Ted更多的是创新和科技类话题,欧美一直有这个氛围,但是国内这方面比较弱,社会性和人文性强一点的话题更加适合中国的演讲环境。” 一席通过两种渠道寻找合适的演讲者,一种是通过人来找题目,一种通过选题来找人。“比如,工艺、草原沙漠化的话题,是我们比较关心的,就去找绿色和平的研究员来为我们讲。”每次演讲前,一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与演讲者沟通题目,尽量是真实的,大家关心的,以及演讲者和其他人没有讲过的。 这对于演讲者来说,也是一场考验。“一方面,中国人比较低调内敛,国内没有那种表达的氛围;另一方面,在剧场上,光线很强,下面坐了很多人,本身就带来紧张感。但是这种紧张感可以激发演讲者,他会自然而然抛掉冠冕堂皇老生常谈,而是讲出最真实的部分,从后期视频传播来看,这个更加打动人。” 一席的初衷是,推动国内的演讲系统和演讲环境。“国内的讲座缺乏视频传播,即使有录制,也不完善,最主要的是没有平台传播,我们希望逐渐建立忠实的观众群,形成这个平台。”一席正在把现场拓展到香港,作为华语地区的试点,也即将将好的中文演讲推广到国外。 预告 3月30日 北京东方梅地亚中心 4月28日 香港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