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12分钟跑的标准

12分钟跑的标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12分钟跑的理论根据是当人体达到最大心输出量的运动强度时,训练效果最好。

以脉搏数为指标,那么用接近极限运动时的脉搏次数(MHR)减去安静时脉搏数(RHR),然后乘以70%,再加上安静时的脉搏数,此时的运动量最适宜。假设前者为每分钟200次,后者为每分钟60次,计算方法如下:

(MHR-RHR)×70%+RHR=(200-60)×70%+60=158次/分。

12分钟跑的标准

扩展资料

十二分钟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由库珀博士首先提出的。十二分钟跑是将不同性别的人,按年龄区段分为6个组,按每个人在心律合格条件下所跑出的最大距离,分为非常好、很好、好、及格、差、很差6个等级(每分钟的心律不超过180次为合格),实际心律为:测量跑后10秒钟的脉搏数乘以6。

12分钟跑作为动态的心脾系统健康检测手段,有3项指标———时间、距离和脉搏数。

具体方法是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规定在12分钟内应跑出的距离,然后根据相应的健身标准评判跑步者的心肺功能。此外,在12分钟内尽力跑或者跑出最大距离以后3分钟内的脉搏率应小于180减年龄数。

只有脉搏率合格,跑出的距离才有效。这样就为科学地掌握健身的运动量、负荷度提供了监控的指标,不会产生运动过量的问题。如果12分钟跑检测结果可以达到“良好”级标准,说明心肺功能足以支持个人体重,也不必减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分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