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谋”为何注定失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西汉汉武帝在位期间,随着历经文景之治的汉朝,国力越来越强大。汉朝开始考虑对匈奴用兵,不再维持以前的和亲状态。当时汉朝在边境马邑地区设伏,本来可以一举消灭大意的匈奴军队,彻底永绝后患。但最后,这个计划却因失败而告终。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作马邑之谋,也叫马邑之战。马邑之战,是汉朝对匈奴大规模作战的开端,这场战斗,也成了后来绵延数十年的汉朝匈奴战争开始的一个标志。
那么,这个原本可以全歼匈奴主力的谋划,为什么会失败呢?如果成功,后来汉朝是不是就不用打上几十年的大战了?
关于这次事件,史料记载,是当时一座边防小亭的守将被俘,泄露了这一次的计划,导致匈奴军队撤退。但是对于史料上的这个记载,后世很多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因为这毕竟是汉武帝准备了一年多的第一次的重大的战役,征调了整整三十万的大军,结果就因为一个小小的低级的军官就告吹了吗?
建元六年的时候,王恢提议直接跟匈奴开战,其实这时汉武帝本人,也是想直接就开战的了。但是,这个时候以韩安国为首的群臣,开始站出来否决了王恢的这个提议。因为在当时的汉廷中,主和派的势力相当强势。所以这帮老家伙一开始反对,不单单是王恢,就连汉武帝都不得不妥协。可见这帮人是有多么的强势。
但是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名叫聂壹的边民,跟王恢献计说“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然后王恢就把这个妙计转手就转告给了汉武帝。
那既然是这个聂壹出的主意,汉武帝就直接顺理成章的指派这个聂壹为间谍,开始渗入到匈奴的内部,想办法去获取单于的信任,那这个聂壹是如何骗单于的呢?
潜入匈奴后,他跟单于说自己能够潜入马邑,并且斩杀马邑县令。再跟匈奴来个里应外合,直接给他城中的财宝都洗劫一空,岂不美哉。
单于一听,这家伙当真有这等本事?这个单于也想见识一下,所以就答应了聂壹的提议。紧接着,聂壹就把这个消息传回给汉武帝。之后汉武帝终于是费尽心思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匈奴人背弃和亲的“证据”。说的直白点,就是终于找到了搞事的借口。
找了借口之后的汉武帝,不再掩饰自己渴望攻打匈奴的野心。开始向下发诏令,说啥就要举兵攻打人家。在本次的诏令中,有一句是“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从汉武帝的这个诏令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个时候一定是间谍聂壹已经传回了消息,所以汉武帝才会快马加鞭,直接下发了诏令。
但是这个时候,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开始极力的反对汉军直接北上,深入敌境。韩安国觉得这样风险太大,而且后方的补给问题也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很显然,韩安国是不知道汉武帝整个了奸细去匈奴境内的事情。但是王恢知道啊!这事还是王恢一手撮合的呢!所以王恢这个时候就站出来说,我们这一次的战役根本就不需要长驱直入,只要在我们自家门口准备好伏击就可以了,不存在什么风险。
之所以韩安国能够点头同意,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战役是伏击,并不是出击。而且当时王恢又把伏击说的非常的明确,非常的肯定单于是一定会来的。同时王恢在与韩安国的对峙的还一口紧咬说是匈奴有违背和亲之约在先,是匈奴先有了想要偷袭马邑的歹念,所以我们的伏击,我们的反抗是势在必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行为。
等到王恢的这番话一出,韩安国再也没有什么话能够对付回去了,最后只能点头同意。从这开始,马邑之谋的作战计划,才开始公之于众,光明正大的摆到了汉武帝的桌子上。虽然这一次的马邑之谋是经过很多的反对和曲折,但是最后好在是终于成型,并顺利进行了。
战事已经开始,汉武帝和主和派大臣们也各让一步,相互妥协。汉武帝废止和亲,心意已决,但是还是要避免外线决战,把主战场拉到了中原之内,这已经是主和派为了避免战争风险,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并且对于此次的战争,主和派的领袖韩安国也亲临战场。
其实韩安国之所以能够亲临战场,也不见得就是因为给汉武帝面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王恢把话说的太死。而且还是对汉方如此有利的条件,韩安国不相信,所以就想自己亲自下场去看看这个王恢的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再就是还想亲眼看看,汉武帝究竟能在马邑取得多大的战果。
毕竟这一次的战役,可以说是汉武帝四十余年征伐匈奴的历史上,唯一一次有外朝忠臣参与战役指挥的。外朝忠臣们对于征讨匈奴的这个事情,一直都是持有保守的态度,不单单是保守,甚至还有一点抵触。他们的思想都是不愿意冒险,无论是征讨匈奴还是汉武帝想要扩充疆土,主和派的大臣都是极力反对的。
所以汉武帝非常迫切的想要通过这一次的战役,给自己长长脸,如果这一次赢了,那么以后汉武帝在想讨伐谁,在想扩张哪里,也可以理直气壮的堵上这些主和派大臣们的嘴,但是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忍的。
据史书记载,战事开始之后,匈奴军队来到据马邑百里的地方,发现这里有牲畜却无人放牧!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匈奴单于的怀疑。单于当机立断,让大军先停下来,然后去打下一个边防小亭,俘虏了里面的守官。从他的嘴里,单于知道了汉朝全部的作战计划,然后当即率军后撤。
马邑之谋,就此失败。
在战役失败之后,汉武帝直接把所有罪名,都归结到了始作俑者王恢的身上。因为王恢在这一次的事件中扮演的都是策划的角色,并且战役的具体事宜也都是由王恢来具体落实的,所以最后的结果成功与否的责任,自然也是应该由王恢来承担。
其实匈奴的单于不是傻子,匈奴在前往到马邑附近的时候,就看不见人了,一个放牧的百姓都看不到,这要是还察觉不出有问题,那单于就成傻子了。所以其实归根结底,马邑之谋失败之处,就在于汉武帝把战争想象的太过简单。
既然当时汉武帝想拿马邑作为诱饵,当时只放出了漫山遍野的牛羊,放眼望去却是连一位牧民都没有,匈奴怎么可能会心里不产生怀疑呢?说白了这一次的失败注定的原因,根本就是因为汉武帝当时毕竟是经验太少,对战争的计划还是不够周密,吃亏亏在细节上。
而这次战事的失败,也为后来长达数十年的汉匈战争,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