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有谁知道明朝名将朱文正的详细资料,越细越好!万分感谢!这对我很重要!!

有谁知道明朝名将朱文正的详细资料,越细越好!万分感谢!这对我很重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有谁知道明朝名将朱文正的详细资料,越细越好!万分感谢!这对我很重要!!

朱文正  〔明〕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曾刻陶靖节集。《文物一九五九年第三期》  朱文正  朱元璋的亲侄子。  他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也不懂得怎样为人,但是却是一名军事天才,战功卓越。由于背叛朱元璋,被囚禁,最后在监狱中死去。  至正二十三年,被朱元璋派去镇守洪都。他一到洪都就流连于烟花之所,整日饮酒作乐,还谱了曲,让仕女们日夜排演,而军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则交给下属去操办,自己并不打理。  就在陈友谅向洪都进军的当天,受到这一消息的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饮酒取乐的行头,对陈友谅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朱文正在大敌当前之下,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门,此外还有水道门。多门是大城市繁华的象征,但当这座城市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时候,这种繁华就变成了噩梦。由于人多,攻城的军队大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 但朱文正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他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  他应该感到幸运,在城中驻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根据这些将领的特点作出了调配。  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  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这个比较累,任务最重)  薛显(猛人)守章江、新城两门  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朱文正可能是学会计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能剩下两千人(怎么挤出的),用来随时支援各门。  至元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几十万人将城池围得水泻不同,江面上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出的光芒比阳光更刺眼,飘扬的旌旗几十里连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笼罩着洪都。  黑云压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他一反以往那玩世不恭的态度,庄严肃穆的站立着,这让以往背后议论他无武将之容的将领们非常吃惊,他那肃杀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令人喘不过气,他们都低着头听他训话。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我,没有关系,我也并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已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着眼前的这些将领们,突然心中涌起了一股巨大的悲凉感,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呢,还能看见他们吗,自己呢  他用可能是一生中最温和的口吻结束了这次训话  “诸位珍重,望来日以富贵相见。”  将领们听到了这句话,都抬起头来,他们惊奇的发现,朱文正的眼中竟似含着泪水。  什么都不用说了,对于这些在刀口上度日的人来说,他们很明白目前的形势,他们不喜欢朱文正,不喜欢他的放荡不羁,但他们明白,现在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友。  他们分别向自己驻守的城门走去,对于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来说,那里就是生命的终点。  所谓战友,就是同生共死的伙伴  四月二十四日,陈友谅发动了进攻,洪都战役开始。  意志的较量  陈友谅的军队首先选择的进攻目标正是邓愈守护的抚州门,此门四面开阔,十分适合进攻,陈友谅决定,就从这里进城!  拂晓时分,汉军向抚州门进攻,战况十分激烈,城内的士兵不断的把准备好的大石头、大木头向城楼下的士兵砸去,陈友谅的士兵使用的是竹盾,对于从天而降的大家伙显然没有什么抵抗力,死伤惨重。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汉军的尸体在抚州门前堆成了山,却没有能够前进一步。  陈友谅这才感觉到,问题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严令士兵,如果不能拿下抚州门,军法从事!  二十七日,对抚州门最猛烈的进攻开始了  陈友谅的士兵们在后退必斩的威逼下,向抚州门发动了冲击,由于城楼上的箭弩和木石太猛,攻城木无法使用,士兵像发疯一样,用手中兵器猛砍城墙,居然把城墙冲出一个十余丈的大口子(豆腐渣工程),大凡到了这个时候,城门的指挥官会下令后撤,进行巷战,但名将邓愈用他自己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邓愈的杀手锏  邓愈得知城墙被突破后,并未惊慌,他早有预料,准备了后着  当陈友谅的士兵们越过城墙破口准备进入城中时,发现城里的士兵用一种奇怪的东西对准了他们。  枪?是的,邓愈的后着就是火铳,元末的火枪经过宋代和元代的改造,已经非常先进,可以大规模投入使用,但由于这种东西操作麻烦,很多人(如陈友谅)不愿意装备,虽然他们也偶尔使用,但真正将火枪作为一个单独兵种使用的只有朱元璋,后来的明军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就是火枪营。  这种火枪给陈友谅的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一时不敢进攻,邓愈不愧为名将,他知道汉军很快就会卷土重来,没有呆板的去修理城墙,而是迅速的用树木修建了临时城墙——木栏。  这种随机应变的细节最能反应将领的水平  果然,不久后,汉军重来,与邓愈军争夺木栏,守军用弓箭和火枪还击,但由于敌军太多,渐渐不支,此时,闲着没事干的琉璃、澹台两门守卫牛海龙、赵国旺带领士兵前来助战,朱文正此时正确分析了战场形势,带领主力亲自赶来增援,守军士气大振,与汉军死战,朱文正考虑到城墙如果不修好,迟早抵挡不住对方的进攻,便命令一边作战,一边修城墙。  陈友谅也认识到抚州门的城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机会,他亲自督战,务求必克。  陈友谅和朱文正就在不远的地方对望,当他看到守军的勇猛,才感觉到自己可能错误的估计了朱文正的能力。  这场惨烈的战役,从早上打倒晚上,双方似乎都没有回去休息的愿望,为鼓舞士气,双方将领都亲自上阵,洪都总管李继先、跑来帮忙的牛海龙、赵国旺全部战死,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朱文正的施工队修好了城墙,汉军见攻城无望,终于退去。  此战是开战以来最为艰苦的一战,双方以命相博,最后的胜利属于朱文正,但他的损失也极为惨重,自己也负了伤。  此战的惨烈也让陈友谅心有余悸,在之后的几天内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是分兵占领了吉安,作为后盾。城内的士兵在经历了残酷的战斗考验后,逐渐成长和适应了战争,事实证明,陈友谅此时的松懈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不久之后,他将面对更为顽强的防守。  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小规模进攻后,陈友谅重新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五月初七,陈友谅在实地勘查城防后,决定攻打新城门。  这不是一个好的抉择,因为守卫新城门的是薛显。  薛显此人,用今天的话说,应该算是个亡命之徒。一向以彪悍无理闻名,在洪都城内也是一霸,无人敢惹,陈友谅很快就会吃亏了。  五月初八,陈友谅命令大军攻击新城门,新一轮的攻击开始  然而当陈友谅的士兵们穿着铠甲,拿着竹盾小心翼翼的向城门接近时,却意外的发现城上的箭石并不猛烈,不禁大喜,陈友谅随即决定,使用吕公车!  吕公车是一种巨型攻城车,但由于拆卸复杂,不易活动,所以在激烈的战斗中很少使用,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城内的薛显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  此时,他打开了城门,汉军士兵们顿时激动起来,他们死活进不去的城门居然打开了。  出来的是薛显和他率领的骑兵。  正在准备攻城机器的士兵没有想到,城内的人如此大胆,居然还敢冲出来,大乱,薛显带着骑兵耀武扬威般的冲杀了一阵后,退了回去。  之后,汉军再也没敢猛烈进攻新城门。  真可谓我是流氓我怕谁啊。  从五月打到六月,陈友谅一直在望城兴叹,难道洪都是攻不下的?  他决定攻击水路。  六月十四日,他出其不意的从洪都的水关进攻,然而等待他的是早已守候在那里的长矛队。汉军士兵刚接近水关,守军就用特制的长矛穿过铁栅攻击他们,刺死刺伤不计其数,汉军拼死用手抓住刺出的长矛,才算暂时稳定住了局势,此时里面的守军的长矛刺击停顿了下来,汉军大喜,以为守军已经逃跑,谁知过了一会,里面又开始用长矛向外刺,汉军习以为  常,仍旧用手去抓,谁知一抓便惨叫起来,细看才发现,守军将长矛和铁钩在火上烤红后,再用来刺击汉军。  原来刚才是去加热了  陈友谅狼狈不堪,他用尽一切方法攻城,但洪都近在眼前,就是进不去。  无计可施之下,他又去攻击赵德胜守卫的土步门,此战倒不是没有收获,守城大将赵德胜被汉军的冷箭射死,但立刻有人接替了他的指挥位置,仍然牢牢的控制着城门。  陈友谅陷入绝望  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什么时候才能进去!  其实,城内的朱文正也有着同样的痛苦  什么时候能出去啊!  围城,真正的围城  朱文正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睡好觉了,他在陈友谅大军到来前做好了部署,八个门来回转,督促将领做好准备工作,作战之时,他总是穿着盔甲睡觉,一有危险,他要立刻起身,带领自己手下那点少得可怜的兵力去增援,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  但他确实坚持下来了,他用他顽强的意志抵抗了六十万大军的进攻,把他们阻拦在城下,完全无法动弹。  然而,在打了这么长的时间里,朱文正并没有像朱元璋求援。  他似乎把陈友谅当成了到洪都露营的游客。  洪都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墙和有限的士兵与陈友谅的无敌舰队反复较量,靠着他的军事天才一直支撑了下来,他似乎认为自己还有力量去对抗陈友谅,更大的消耗对方的实力,为决战做好准备。  但他也小看了陈友谅,一个能够统管六十万大军的指挥者,怎么会被小小的洪都难住。  洪都,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六月,陈友谅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朱文正敏锐的军事嗅觉告诉了他自己,洪都的抵抗已经接近了极限。再也不能拖延了,他派了张子明一个人去找朱元璋。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朱元璋的救援部队到了。  在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他论功行赏,由于朱文正是他的侄子,立功最大。所以他先问朱文正有什么要求,要封什么官。朱文正颇有些大将风度,对朱元璋说,咱俩是亲戚啊,你先封别人吧,我对这些没什么兴趣。  朱元璋听了大喜过望,觉得自己的这个侄子真是个人才,识大体,顾大局。于是就把好的位置封给了别人,仍旧让朱文正来守江西。  他哪里知道,朱文正是跟他客气客气的,就如同拍卖行里的叫价,他是等着朱元璋提高价钱,挽留他一下,说出如你一定不能推辞这类的话,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不抬价,直接敲了榔头。  成交!  朱文正的不满终于爆发了,守洪都是我功劳最大,论功行赏却没有我,他怎么想也想不通,整日借酒浇愁,还公然出外强抢民女,卖官赚钱。但这仍然不能让他达到心理平衡,每当他看到那些手下在应天这些富庶的地方耀武扬威,而自己只能守着江西,都会从心底里对朱元璋表示不满。当这种不满到达顶点,他就必然走向极端。  天下谁还可以和朱元璋抗衡?  只有张士诚了。  就在他紧锣密鼓的准备时,朱元璋知道了这个消息。  他丢下了手中的工作,亲自来到洪都。  他要清理门户。  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他关了起来。客观的讲,朱元璋对朱文正还是不错的,他在之后的洪武三年(1370)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王,并就藩桂林。  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天才的将领就这么结束了他的光辉一生,最后在囚禁中死去。他的悲剧源自于他的性格,这个有着军事天才的人,却不懂得怎么为人,他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即使不坏在这件事上,总有一天,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惹祸。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悲剧是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