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有多少梦想可以坚守 – 《立春》影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不同于梦想实现的励志,也异于梦想破灭的悲情,影片《立春》中的梦想更像一种存在的需要,一种胶着的状态,它不易实现,也难说破灭。如同美味的菜肴放的时间久了,免不了透出一股馊味,王彩玲的梦想世界和臆想幻境也俨然有点混淆不清了。影片开场,一段旁白后,是广播中王彩玲演唱的歌剧。王彩玲一出场,就已具备了相当的歌剧造诣。对于王彩玲的艺术成长过程,是缺位的,我们看不到她如何在音乐中启蒙,如何树立歌剧的梦想,又如何提升演唱素养。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她的努力,但我们所能看到的努力更多的是她托人办户口,进京谋职这些俗务上。所以,王彩玲这个人物,是个矛盾的集合体。她一方面曲高和寡,一方面又世故庸俗,她高傲地拒绝了周瑜的第一次拜师,但得知办户口需要更多的钱后,又主动去车间收周瑜为徒;她可以无视邻居小张老师的打招呼,却暗地记下了周瑜来访的事;她在教周瑜唱歌时,一方面对自已作了客观的剖析,另一方面又信誓旦旦要唱到巴黎歌剧院,这一组镜头中,她始终处于镜子里,或者窗玻璃后面,暗示了她的壮志豪言更像梦呓。她自认一个怀才不遇的隐者,这种隐,却绝对不是她想要的,她始终在挣扎着逃离这种隐的状态,她迫切需要让自已暴露在光明中,有鲜花和掌声的光明中。但是,导演不断地用横贯银幕的火车,天安门广场冰冷的栏杆,骤然响起的下课铃声不断地强化一种暗示,这种暗示贯穿在影片的整个开端部分,王彩玲陷入了一种不正常的臆想状态,不管她如何踌躇满志,观影的人却有一种心知肚明的默契——我们基本上对王彩玲实现梦想已经不抱任何期待。无法融入她成长历程的观众最多是对她的境遇给予轻度的同情,而很难发自内心地和这个角色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