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半索动物门笔石纲化石鉴定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任务描述】 ①了解半索动物门特征,掌握笔石纲构造;②根据笔石纲化石鉴定方法,鉴别常见的笔石纲动物化石;③了解笔石纲动物化石在地层古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一、半索动物门特征
半索动物的最主要特征是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称口索,这是半索动物所特有的。有人认为口索是最初出现的脊索,有人则认为它是相当于未来的脑垂体前叶。半索动物曾作为一个亚门,归属于脊索动物门,但基于它具有腹神经索及开管式循环,肛门位于身体最后端,而且口索很可能是一种内分泌器官,目前多数学者把半索动物作为一个独立的门。
笔石纲是半索动物门的一个纲,已绝灭,是一种海生个体小的群体动物。化石常因升馏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在岩层上似象形文字,故称笔石。
二、笔石纲的基本构造
(一)胎管
这是第一个个体所分泌的圆锥形外壳,是笔石体生产发育的始部。胎管由基胎管和亚胎管组成。在亚胎管一侧由管壁中生出一条直的胎管刺;另一侧常因胎管口缘延伸形成口刺;在基胎管尖端反口方向伸出一条纤细的线状管,称为线管(图2-42)。正笔石目的有轴笔石亚目,其线管硬化,称为中轴。
图2-42 正笔石目笔石胎管的构造
图2-42 正笔石目笔石胎管的构造
(据武汉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1983)
图2-43 树形笔石目的两种胞管和茎系
图2-43 树形笔石目的两种胞管和茎系
(据何心一等,1993)
(二)胞管
第一个胞管由胎管侧面的一个小孔出芽生出。树形笔石目有两种类型的胞管,较大的正胞管和较小的副胞管。正胞管和副胞管是由茎系连接在一起的,而茎系是由硬化变黑的芽茎串连而成的(图2-43)。芽茎出芽长出正胞管、副胞管和新的芽茎,如此相继不断形成多分枝的树形笔石类。正笔石目只有正胞管,但胞管形态多种多样,可分为十种类型(图2-44)。
(三)笔石枝
成列的胞管构成笔石枝(图2-45)。胞管所在的一侧为腹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背侧。笔石枝靠近胎管的部分称为始端,胞管不再增长的一端为末端。正笔石在笔石枝的背部有连通各个胞管的共通管(沟)。每个胞管靠近共通管一边为背,另一边为腹。相邻两胞管间常有重叠,但重叠的程度各类笔石不一。
正笔石目的笔石枝生长方向各有不同,以胎管尖端向上,口部向下为基准,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下垂式、下斜式、下曲式、平伸式、上斜式和上曲式(图2-46)。凡下垂式、下斜式、下曲式的笔石体,笔石枝彼此以腹侧相向;凡上斜式和上曲式,则以背侧相向。数列胞管沿中轴攀合,称为上攀式。笔石枝上胞管的排列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四列式,个别还有三列式。
图2-44 正笔石的胞管形状
图2-44 正笔石的胞管形状
图2-45 正笔石目笔石枝构造
图2-45 正笔石目笔石枝构造
(据何心一等,1993)
图2-46 笔石枝生长方向的综合表示
图2-46 笔石枝生长方向的综合表示
(据何心一等,1993)
(四)笔石体
笔石体由笔石枝构成,正笔石目的一个笔石体少则只有一支,多则可达数十支不等。各类笔石体的数量都是一定的,而且有较强的规律性,因此这些是分类及鉴定的重要特征。树形笔石的笔石体,如果保存完整,一般都成树枝状、网状或羽状。
(五)笔石簇
笔石簇是一些笔石体有时聚生在一个浮胞上,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图2-47)。
图2-47 笔石簇
图2-47 笔石簇
(据武汉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1983)
三、笔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除了树形笔石目大部分类别习性是固着生活外,其他各类笔石的习性大都是营浮游生活。笔石类化石可以保存在各种沉积岩中,但最主要的是保存在页岩中,尤其黑色页岩往往含大量笔石。笔石动物可以生活在从滨海到陆棚边缘以及大陆斜坡等海域。
笔石的演化以正笔石目的研究比较清楚,一般表现为:从无轴到有轴;双列到单列;胞管简单到向内弯和向外弯;多枝到少枝,但是有的笔石由于产生次枝和幼枝等而使笔石体复杂化。上述的演化趋向并非在所有笔石的演化上都表现得很明显。
笔石出现于中寒武世而灭绝于早石炭世。早奥陶世早期以反称笔石类为主。早奥陶世中期至晚期以胞管简单的无轴正笔石为主。中奥陶世至晚奥陶世以胞管波折和内弯的无轴正笔石为主。双列的有轴正笔石也相当发育。志留纪至早泥盆世则以胞管外弯和外展的单列有轴正笔石类为主。
四、笔石标本的观察方法
(一)笔石分枝情况的观察
对树形笔石目,要注意分枝是否规则,是均匀的还是不均匀的,分枝后各枝是平行的还是不平行的,分枝的稀密程度,枝与枝之间的距离大小及分枝排列的形状(即分枝复体的形状如树枝状、网状、扇状等)。
对正笔石目均分笔石科各属的观察,最主要的是注意其分枝级数及枝数(级数是指自胎管始,每分叉一次为一级,笔石体总共分叉的次数,而枝数则是指笔石体最后一次分枝后,最末级笔石枝的总数)。而对其余各科则需要着重注意笔石枝生长方向、分散角大小、分枝枝数及枝体曲折旋卷的形状变化。
(二)笔石枝生长方向的观察
笔石枝的伸展方位是以胎管尖端(即线管一端)向上,胎管口部向下为准的。这样笔石枝的背侧总在上方(攀合式除外),并且笔石枝伸展方位主要适用于双枝及四枝的笔石。笔石枝的生长方向观察如下:①凡是下垂式、下斜式和下曲式的笔石枝彼此以腹侧相向;②凡是上斜式、上曲式及攀合式,其笔石枝彼此以背侧相向;③平伸式的笔石枝为水平延伸。
(三)笔石枝上胞管排列方式的观察
笔石枝上胞管排列方式有单列、双列、四列之分,观察时不但需要注意上述胞管排列的方式,尚需注意同枝胞管排列的变化,如双头笔石在初期是双列攀合式的,而后期则分叉成单列胞管,也有相反变化的情况如布氏笔石。
(四)胞管形状变化观察与度量
胞管形状的变化是鉴定属和种的主要根据之一。在观察胞管时,要注意:①胞管是直的、弯的(内弯、外弯)还是卷的(内卷、外卷)。②胞管是方管还是圆管或是圆锥管,此外口穴的形状、口刺的有无及长短也要注意。③胞管的度量:相邻胞管叠复关系,露出部与叠复部分之比例;沿笔石枝的方向,每厘米长度内包含的胞管数;胞管倾角的大小。
五、技能训练——常见笔石标本化石鉴定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笔石动物硬体基本构造;
(2)掌握树形笔石目、正笔石目特征,以及正笔石目各亚目特征;
(3)熟练鉴定常见笔石化石。
(二)使用仪器、工具、用品
多媒体设备,放大镜(15~20 ×),实验报告,化石标本。
(三)实习报告要求
每人至少观察10块标本,选5块标本作图并描述主要构造特征。
(四)鉴定内容
笔石纲以下分6个目:树形笔石目、管笔石目、腔笔石目、茎笔石日、介壳笔石目和正笔石目。化石较为常见的是树形笔石目和正笔石目,其他目化石较少。
1.树形笔石目
Dictycnema Hall,1851 (网格笔石)(图2-48 之1):笔石体呈锥形或盘状,胎管露出或包围在根状构造里;笔石枝为正分支,各支平行或近于平行,支间有横耙连接,形成网格状;正胞管直管状,侧面呈锯齿状;副胞管形状不同。晚寒武世—早石炭世。
Acanthograptus Spencer,1878 (刺笔石)(图2-48 之2):笔石体灌木状,分枝不规则。胞管细而长,几个胞管互相紧靠,形成芽枝,左右排列,好像枝上生刺。晚寒武世—志留纪。
2.正笔石目
正笔石目依据中轴的有无及发育特点,分为3 个亚目:无轴亚目、隐轴亚目及有轴亚目:
◎无轴亚目:笔石体由一枝至多枝组成,下垂至上斜生长。胞管以直管及内弯为主,无中轴。奥陶纪—早志留世。
Tetragraptus Salter,1863 (四笔石)(图2-48 之3):笔石体左右对称,分枝两次,具4个笔石枝,下垂至上斜;胞管直管状。早奥陶世。
Dichograptus Salter,1863 (均分笔石)(2-42 之4):笔石体平伸至上斜伸长,正分枝,分枝三次,具5 ~8 个末枝,第一级和第二级较短,末级枝长,胞管直管状。早奥陶世。
Didymograptus McCoy,1851 (对笔石)(图2-48 之5):笔石体两边对称,具两个笔石枝,下垂至上斜生长,胞管直管状,极少数微有S形弯曲。早-中奥陶世。
Nemagraptus Emmons,1855 (丝笔石)(图2-48 之6):两个主枝细长而弯曲,生于胎管中部和胎管构成十字形,枝常弯曲作S形。主枝的一侧生有若干次枝(或无次枝)排列很有规则,胞管单列,重叠不显著。中奥陶世。
图2-48 笔石动物化石代表
图2-48 笔石动物化石代表
1.Dictycnema (网格笔石);2.Acanthograptus (刺笔石);3.Tetragraptus (四笔石);4.Dichograptus (均分笔石);5.Didymograptus (对笔石);6.Nemagraptus (丝笔石);7.Sinograptus (中国笔石);8.Phyllograptus (叶笔石);9.Glyptograptus (雕笔石);10.Climacograptus (栅笔石);11.Monograptus (单笔石);12.Rastrites (耙笔石);13.Streptograptus (卷笔石);14.Cyrtograptus (弓笔石)
Sinograptus Mu,1957 (中国笔石)(图2-48 之7):笔石体包含两个下曲的笔石枝,胞管强烈曲折,始部(原胞管部分)形成背褶,末部(亚胞管部分)形成腹褶,背褶和腹褶的顶端均具有相当发育的刺。早奥陶世。
◎隐轴亚目:笔石体具两个或4 个笔石枝,攀合生长,两枝背部相接形成双肋式,或两枝侧面重叠,侧视只能见到一列胞管的单列式。中轴发育或不发育,夹于攀合的笔石枝之间。早、中奥陶世。
Phyllograptus Hall,1858 (叶笔石)(图2-48 之8):笔石体椭圆形、长圆形、长纺锤形等,由四个攀合的笔石枝组成,横切面呈十字形,胞管管状,稍向外弯,掩盖大。早奥陶世。
◎有轴亚目:笔石体上攀,中轴发育,发背方式为双笔石式或单笔石式,胞管变化多样。早奥陶世-早泥盆世。
Glyptograptus Lapworth,1873 (雕笔石)(图2-48 之9):单枝双列,横切面近于圆形。胞管内弯,腹缘波状曲折,口部稍向内屈,口缘通常呈波形弯曲。早奥陶世-早志留世。
Climacograptus Hall,1865 (栅笔石)(图2-48 之10):笔石体直,单枝双列,笔石体横切面呈卵形。胞管强烈弯曲,腹缘作S形曲折,烟斗状;口穴显著,常为方形。早奥陶世-早志留世。
Monograptus Heinitz,1852 (单笔石)(图2-48 之11):笔石体简单,仅有一个上攀的笔石枝,枝直或微弯曲。枝上胞管单列式,胞管口部外弯呈钩状。志留纪-早泥盆世。
Streptograptus Yin,1037 (卷笔石)(图2-48 之13):笔石体仅有上攀的一枝,枝常弯曲。胞管单列,胞管口部向外卷曲形成显著的球形,掩盖部分极小。志留纪。
Rastrites Barraude,1850 (耙笔石)(图2-48 之12):笔石体单枝单列,弯曲呈钩状;胞管呈细长管状,彼此分离,口部微曲,共通沟非常纤细;胞管倾角大,与轴部近垂直。早志留世。
Cyrtograptus Carruthers,1867 (弓笔石)(图2-48 之14):笔石体或多或少螺旋形弯曲或卷曲;具有胞管幼枝,幼枝有的有二级或更多级;胞管通常为三角形。中志留世。